信网2月23日讯(记者 赵彦阅)工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过去的一年,青岛立足发展产业、服务企业,聚焦“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加力提速工业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实支撑。新的一年,新型工业化如何发力?2月22日上午,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的召开给出了答案,青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加快实现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全省新型工业化中打头阵、当先锋。
新型工业化成经济发展高频词
产业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青岛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放在了今年重点工作安排的十个方面的第一项。
工业制造业提质增效,是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正如曾赞荣书记在会议中指出的,要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战略选择、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青岛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青岛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固工业基本盘。
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型工业化集约发展的应有之义。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今年青岛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发出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强音。
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参与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0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以上。新创建2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
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国家铁路装备综合试验基地落地建设。在董家口规划建设大型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实施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滚动推进500个以上技改项目。
抓好项目建设,就抓住了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抓稳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硬支撑”、抓牢了“走在前、开新局”的“强引擎”。新的一年,青岛将积极布局抢占基因与细胞、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空天技术等产业新赛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规划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园。加快华大细胞中心、天启卫星物联网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擦亮青岛制造品牌
《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稳居全国第7的位置,是十强中唯一一座北方城市。制造业是青岛产业发展中的巨人,回顾过往发展,青岛从轻工业发达逐渐成长为“轻重并举”,一步步构建起完备的工业门类。享誉全球的家电、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高速列车、引领行业的新能源充电网模式……无一不是青岛制造业演进的生动注脚。
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为代表的“老金花”仍在绽放,赛轮、特锐德、征和工业等“新金花”则展现出中流砥柱的作用。酷特智能创新C2M商业模式,实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特锐德,布局新能源产业,打造“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能源互联网平台;赛轮“橡链云”平台已经沉淀了成熟软件产品和橡胶行业解决方案近百套,并集成了ERP、CRM、PLM等主流企业管理软件......
从《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再到《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制造”都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作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城市,青岛还一直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一方面依托具有特色竞争力的服务业体系,反哺、增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工业立市、工业强市。面对未来复杂多元的产业竞争,相信青岛的工业经济能够磨砺出足够的“韧性”,更加游刃有余的一路向上。[信网·信号新闻]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