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5月25日讯(记者 王晨瑜)“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日前,青岛“海水稻”迎来插秧季,截至2022年底,青岛“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目前“海水稻”的亩产量已接近700公斤。青岛不断延续袁隆平院士在这里播撒下的“海水稻”种子,致力于“海水稻”的研发、示范与推广,引领“海水稻”技术不断创新,以智慧农业赋能“亿亩荒滩变良田”。同时,青岛做强农业“芯片”,利用新技术带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以此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青岛“海水稻”迎来了插秧季
海水稻,又称为耐盐碱水稻,与普通水稻相比,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是能够在盐碱地上种植的一类特殊水稻。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和淡水资源不足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大面积盐渍化、荒漠化土地和丰富的咸水资源发展盐土农业,就成为了相关部门所关注的课题。
时间的指针回到2016年,那年袁隆平领衔的国家级研发平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自此,青岛成为了全球海水稻培育的“大本营”。“首先,青岛是滨海城市;第二,青岛人才济济。青岛条件比较好,而且青岛市领导很重视,青岛市也适合水稻的生长,它的气候是适合水稻生长的。海水的灌溉很容易,所以放在青岛研发。”这是当年袁隆平院士被问及为何把研发中心落户青岛,所给出的答案。
多年过去,研发中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稻品种与配套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同时,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全国最大、种类最全的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库。截至2022年底,青岛“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目前“海水稻”的亩产量已接近700公斤。
眼下,研发中心育种试验基地内,插秧机正在穿梭作业,嫩绿的秧苗从草盘上落下,有序地进入田地里,一幅生动的插秧图景在胶东大地上演。“我们团队将继续传承弘扬袁隆平的高贵品质和科研精神,在这片他奋斗过的沃土上,奋力书写出‘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新时代新故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助力青岛做强农业“芯片”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关系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曾说,推广种植海水稻1亿亩,按照最低亩产300公斤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300亿公斤,多养活8000万人口,推动海水稻产业发展,能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从而打赢种业的翻身仗。
自2017年开始,由研发中心牵头组建了国内唯一一个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分为4个试验组别34个试验点同时开展区域进行,通过建立水稻耐盐碱评价标准以及育种材料筛选程序,针对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设置北方沿海中早粳晚熟组、沿黄粳稻组、华东沿海籼稻组、华南沿海籼稻组4个组别,在广东、浙江、江苏等34个区域试验基地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在西北、东北等18个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测试试验。
从户外试验田、到稻米加工厂、海水稻展示厅......研发中心全方位展现了他们在海水稻研发、示范与推广上做的工作。同时,研发中心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青岛种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青岛,地处北纬37°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是育种繁种的黄金区位。2023年5月22日,青岛有关部门发布新政推动种业振兴。“打好种业‘翻身仗’,离不开‘龙头’带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必须将扶优企业摆在突出位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介绍,目前,青岛种业科研基础雄厚,企业实力强,特色品种领先,现代种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青岛期待下一个丰收季
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是青岛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重大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2022年,青岛克服春旱、夏涝、秋汛和病虫等困难,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11万吨。
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青岛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例如,粮食生产增产、减损一起抓,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动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种业振兴研发、推广一起抓,加快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食物供给品种、品质一起抓,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粒粮食背后,需要无数人的付出,育种工作者站在田间地头,用汗水浇灌希望。最是丰收悦人心,在政策、技术、资源的推动下,青岛期待再次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信网·信号新闻]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