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0月25日讯(记者 赵宝辉)青岛是座天然的影视城,每年来青岛拍摄取景的剧组不计其数,在街头偶遇明星也不是稀罕事了。在一部影视剧中,除了能被叫得上名字的主角外,还有一大群“无名演员”,他们或许是镜头里一闪而过的路人甲,也或许是充当背景的“吃瓜群众”。在片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群众演员。来青岛取景的剧组多了,对群众演员的需要自然也多了起来,不少人也想着在屏幕里露个脸。那么,青岛群演市场是怎么样的呢?最近,信网记者体验了一回群演生活,虽然能拿到的只是连台词都没有的小角色,但培训、拍“模卡”这些“专业环节”却一个都不少。
第一堂课:“老”群演讲述群演的重要性
想当群演,门槛并不高。在西海岸新区的新城吾悦广场,就能看到好几个招募群演的广告。按照广告上的电话,信网记者联系到了其中一名“群头”,他就是负责帮剧组招募群众演员的。有人毛遂自荐,“群头”很热情,在登记了信网记者的姓名、身高、体重、鞋码等信息后,“群头”就先让信网记者参加演员培训。
下午两点,培训正式开始。三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坐了二十多个人,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到六十多岁的老人都有。对包括信网记者在内的所有人来说,演员都是个陌生行当,初入行就得先弄清楚群演是什么。
“你们有时候可比主演都重要啊!”培训老师一上来就先给大家戴了顶高帽子,要让大家相信“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老师名叫农恩,看模样有三十多岁,自称参加过不少影视剧的拍摄,其中不乏《巡回检查组》《超越》等上星剧,可单看他的脸,却一点也不面熟。
群演为什么重要?农恩举了个例子:“比如拍民国戏,塑造剧情氛围和人的精神面貌就得靠我们群演,就连周星驰都说群众演员也是演员,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不过,农恩也提醒大家,进了组千万不要“用力过度”,“这些电影电视剧的本质还是来源生活的,我们就在真实的基础上稍微浮夸一点点就行,这样戏就出来了。”
第一笔花销:拍“模卡”给导演选
两个小时的培训里,农恩没有教授什么表演技巧,但是反复提到了成为群演的一个重要“道具”模卡。“模卡”是个行话,说白了就是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要拍全正面、侧面、背面,还要再拍全身和半身。但不同于经过了后期的形象照和写真,“模卡”几乎不修图,顶多能画个淡妆,目的就是让导演看清楚人长什么样子。
“导演怎么决定用不用你?看的就是模卡和视频,一套模卡能用好几个剧组,一拿出来就知道比别人专业。”说到最后,农恩开始推荐起了“模卡”拍摄,150元的价格虽然不算高,但对还没有拿过片酬的新手群演来说,这仍是一笔先期投入。直到信网记者离开,也只有一位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女群演拍了“模卡”。
“我就是想挣点钱补贴家里。”今年六十五岁的“青岛大姨”孙凤莲是跟信网记者一起参加培训的群演,她是在买菜的路上看到了招募群演的广告,就想来试试看。孙凤莲不想花钱拍“模卡”:“还不知道能挣多少,先花出去一百多,不行。”
第一次毛遂自荐:报名了彭昱畅的网剧剧组
虽然信网记者没有拍摄“模卡”,但群演这条路一样走得通。在结束培训后,信网加入了一个群演通告微信群,群里每天都有“群头”发通告,注明群演数量、性别、身高、年龄等,还有的会要求群演上传自我介绍视频和“模卡”。信网记者注意到,并不是每一个通告都会写明拍的是什么戏,毕竟很多剧组在拍摄阶段都有保密要求。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要踏进影视圈的门,就代表着“日进斗金”,每天都会有大量群众演员等待着剧组的召唤;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剧组也面临着“用人荒”,“拍《青岛1919》的时候,导演为了一个大场景要在两天之内凑齐1000个群演,结果我们费了三天工夫才找到了700个,其中还有去劳务市场找的临时工。”农恩透露,近年来到青岛取景的剧组虽然不少,但演员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更无法与横店这样有着近30万群众演员的影视城相提并论,“在横店,所有人都要经过考试才能上岗,而且有专门的负责人统一管理,但在青岛都还没有,基本上都是靠‘群头’在群里发消息。”
在加入微信群的当天,信网就报名了一个网剧剧组,虽然剧名保密,但这部剧由彭昱畅、王迅等知名演员出演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在按照要求上传了自我介绍视频后,信网记者即将迎来选角导演的筛选,至于能否顺利进组,就看导演的选择了。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