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近日,上海修订通过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2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条例规定,该市不再“一刀切式”全面禁止“路边摊”经营。另据扬子晚报消息,江苏时隔十年再次修订城市市容环卫条例,对“路边摊”不再“一禁了之”。
在过去几年里,因卫生隐患多、商贩流动性较大、占道经营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垃圾污水处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加之整治“市容市貌”,对创建文明城市的影响,“路边摊”一度被很多城市取缔。城市虽然干净整洁了,充满“人情味”的小摊却没有了。“路边摊”的治理是城市管理最头痛的问题,但直接简单化的“一刀切”,却也忽视了底层民生生活和经济发展。
城市“面子”很重要,但是“里子”的力量也不可忽视。不再全面禁止的“路边摊”,是烟火气的回归,是忙碌生活的解压。人间百味,酸甜苦辣,在“路边摊”驻足或是来往,都能感受最真实的平凡生活。例如在青岛,用塑料袋打散啤,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路边摊,至今仍然延续,路边商店会摆着大罐啤酒桶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袋装散啤的特色全国只有青岛有,外地游客来青每每也是开了眼。在后疫情时代下,以此为生的商贩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这是得益于传统的保留,成为青岛大街小巷最市井的画面。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根据上海的模式,青岛大可结合本地特色完善现有相关条例。以路边摊刺激城市经济发展,借路边摊”杀“出一条串联街区,激活老城新活力的路。虽然在中山路商圈的天主教堂附近小广场有“后备箱”的集市,但是对于整个城区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老青岛人曾经最爱“找个馄饨摊,哈碗馄饨”,这代表着当时青岛的“江湖气”。如今想吃野馄炖,得去店里排队,坐在路边小马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诸如野馄炖、装散啤小摊等这些特色,都应该一直延续下去,成为城市的代表,而不是成为令人感慨的过去和回忆。城市更新建设与路边摊经济并不冲突,和谐共生还有可能会成为城市消费旅游新风景线。
上海此次以立法形式解禁“路边摊”,对“设摊经营” 做了优化,这不仅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智慧和“人性化”,平衡了市容管理,回应了民生的诉求。同时,这也体现了管理者对于“全面禁止”等弊端做法的重新审视,重新思考“路边摊”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作用,这些新的思路也是值得青岛以及其他城市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
市井虽嘈杂,但藏着的是城市烟火气和人情味。规划到位、管理得当的路边摊值得提倡。针对于“路边摊”,相信只要多方共同努力,城市的繁荣和活力会再度被唤醒。期待更多的烟火气回归城市!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