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6年 青岛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原标题:青岛影视基地:期待更多“大片”上演

拥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诞生了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青岛与电影的百年渊源,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闪光足迹。

2017年10月,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13个“电影之都”之一,也是中国首个“电影之都”。2018年4月,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开启运营。

近日,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迎来运营六周年的时刻,青岛影视基地正式揭牌。六年来,一部部国产大片在这里诞生,一部部剧集在这里创新突破。

光影交错,青岛与电影的关系更紧密。

日前,《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青岛将持续擦亮青岛“电影之都”国际名片,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青岛乃至山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影视强国贡献力量。

众多影视人的“第二故乡”

青岛影视基地是山东“1+N”影视基地核心区。近年来,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已集聚总投资近3000亿元的影视及产业项目,引进各类影视企业超千家,基本形成涵盖影视策划、投资、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等影视全产业链的影视产业集群;接待服务剧组超300个,影视作品立项备案数达380余个。

从2019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到去年接连上映的《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莫斯科行动》《涉过愤怒的海》,东方影都助力“中国科幻”和“神话史诗”两座里程碑的崛起,也涌现出像《万里归途》《热辣滚烫》这样的现实题材佳作。截至目前,园区服务的电影项目达60多个,累计为中国电影贡献票房超310亿元。与此同时,遍布青岛的影视取景地也成为城市的宣传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为青岛文旅带来更多“流量”。

“科技影都”建设方面,青岛影视基地建成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打通了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的全链条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与上海科技大学Mars实验室合作,引进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别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提升了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与阿里大文娱合作,共建帧享数字影棚,推进新一代LED虚拟拍摄技术在影视剧及电影中的应用。

为更好服务影视企业和剧组,西海岸新区设立影视产业发展中心,搭建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包括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线上服务平台两大模块,为企业和剧组提供政策咨询兑现、项目备案审批协办、拍摄场景协调、企业注册代办等32项全方位、全天候、公益化的配套服务,形成公共服务标准化、政策兑现零跑腿、业务办理零等候的“一标双零”影视服务品牌。

连续两届金鸡奖最佳美术奖获得者李淼在园区参与8部电影制作,去年他的工作室画时空传媒也入驻园区;资深影视制作人黄宝荣从《长城》开始常年在青岛工作生活,他的宝荣宝衣和满天星道具库都已入驻园区,他常说“来青岛是回家,去北京是出差”。如今,这里已成为许多影视人的“第二故乡”。

六年进取创新,青岛影视基地参与并见证了青岛作为“电影之都”的高光时刻。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奖典礼、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等重大影视节会活动,相继在东方影都举办。

青岛影视基地揭牌后,将持续招引头部项目、企业落地,深化“科技影都”建设,招揽集聚更多专业人才,培育搭建虚拟拍摄专业团队,建立高科技影视技术服务体系,力争成为首批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的影视技术高地。

打造影视文化旅游新高地

力争到2026年,成功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增影视企业超过400家,带动影视及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挂牌山东省电影创研中心,“新区出品”影视作品超过20部,摄制作品超过200部;加快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化旅游新高地……《行动计划》描绘了建设世界一流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的新蓝图。

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行动计划》提出将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提升基地引领力。推动数字影都建设,进一步提升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高科技拍摄硬件设施,探索云计算、大数据、5G、VR、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电影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云化和智能化升级中的整体解决方案,建成国内领先的XR虚拟摄影棚,打造我国影视数字制作新技术应用的实验场、“首发地”;发展科创孵化基地,推动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等一批影视创新孵化载体空间全面投入运营,集聚数字应用、高新视频等行业头部企业和科研实验室落户基地,清华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孵化实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形成教育、科技与产业深度互动的格局生态。

实施精品创作工程,激发基地创新力。鼓励“新区出品”,探索建立影视作品分级管理制度,引导创作富有显著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影视精品,力争到2026年,推出“新区出品”优秀影视作品20部;支持“新区摄制”,推动建立健全青岛影视取景拍摄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力争到2026年,新区年均拍摄制作影视作品数量突破65个;发展多屏多元,支持鼓励电视综艺节目、网络视听节目、广播剧、有声书、动画片、纪录片、公益类节目等创作生产,支持短视频、微短剧、广告、MV等原创创作,推出更多模式出新、故事出彩、内容出圈的好作品。

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夯实基地硬实力。开展精准招商,瞄准“链主”企业、产业链中高端企业、要着力发展的后期制作产业精准招商,打造影视招商平台和影视服务商集成平台,力争到2026年,引入影视企业1300家;提升配套能级,藏马山外景地全面运营,影视取景资源库得到拓展,影视制作综合配套服务能级全面提升;升级影视文旅,加快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化旅游新高地。

实施人才汇聚工程,增强基地竞争力。加大领军和关键人才引进,启动青岛籍影人“回家”工程,吸引一批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名制片人到青岛影视基地创作生产、投资兴业;强化人才培育,做大做强青岛电影学院,加快驻区高校影视类学科建设,到2026年,力争影视及相关学科在校生达7000人,毕业生超4000人;加强组织引导,发挥影视产业链党建联盟引领作用,成立影视产业协会,培树“影视新艺荟”自由职业者联盟标杆等。

实施品牌塑造工程,扩大基地影响力。高水平举办重大影视活动,搭建全国性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品牌活动,推动全行业深化“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大力开展文化交流,引入大片首映礼、见面会、路演等活动,打造“首映之城”;扩大对外宣传,打造有辨识度、专业性强的国际化标识。

实施环境优化工程,筑牢基地向心力。构建覆盖影视企业项目从注册运营、投资建设、立项备案、拍摄制作到发行交易、衍生开发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平台,开设影视项目审批区省直达绿色通道,发布实施《青岛影视基地服务管理办法》,探索开展影视版权保护、创投交易、人才交流等服务;促进金融创新,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影视企业发展特点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支持影视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

精准扶持产业链关键环节

为顺利推动《行动计划》实施,相关部门还制定出台了新一轮《青岛影视基地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本轮政策由原来的每年组织一次政策申报,调整为每年一、三季度分两次组织申报,缩短项目申报周期,并加大了对重点影视作品的前置扶持,也将对招商平台、微短剧基地和优秀微短剧给予奖励、扶持,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对影视产业英才和新力量的扶持等。”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芳介绍,其中,将对新设立和规上影视企业分别补贴最高100万元、500万元;对重点园区、招商平台和创研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奖励扶持。

新一轮政策还加大了对“第一出品方”的扶持力度。根据政策,入驻青岛影视基地的企业中,院线电影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3480万元;电视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3030万元;网络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874万元;网络电影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824万元;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274万元;重点微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650万元;其他微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50万元。

从相关政策中,可以看出影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2023年以来,“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微短剧火热“出圈”。《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373.9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67.65%,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千亿大关。

敏锐抓住“微短剧”风口,西海岸新区新近发布的《关于支持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的若干政策》及其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对微短剧基地建设运营扶持每年最高150万元,对优秀微短剧(小程序剧)单部奖励最高100万元。场景搭建方面,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的北方微短剧基地于近日启动运营,将助力构建微短剧全产业链生态,进一步完善“影视+”产业链。

深挖影视作品IP价值和消费潜力,多条政策均提到衍生品市场开发奖励。其中,市级层面,对青岛影视元素进行IP授权而开发生产相关产品的青岛企业,衍生品业务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按衍生品业务收入的5%,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西海岸新区同样提出,对影视衍生品按年销售收入补贴最高100万元。

“六大工程”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

实施数字赋能工程

探索云计算、大数据、5G、VR、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电影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云化和智能化升级中的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我国影视数字制作新技术应用的实验场、“首发地”

实施精品创作工程

鼓励“新区出品”,力争到2026年,推出“新区出品”优秀影视作品20部;支持“新区摄制”,力争到2026年,新区年均拍摄制作影视作品数量突破65个

实施产业集聚工程

瞄准“链主”企业、产业链中高端企业、要着力发展的后期制作产业精准招商,打造影视招商平台和影视服务商集成平台,力争到2026年,引入影视企业1300家

实施人才汇聚工程

加大领军和关键人才引进,吸引一批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名制片人到青岛影视基地创作生产、投资兴业;强化人才培育,做大做强青岛电影学院,加快驻区高校影视类学科建设,到2026年,力争影视及相关学科在校生达7000人,毕业生超4000人

实施品牌塑造工程

高水平举办重大影视活动,搭建全国性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品牌活动;大力开展文化交流,引入大片首映礼、见面会、路演等活动,打造“首映之城”

实施环境优化工程

构建覆盖影视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开设影视项目审批区省直达绿色通道,发布实施《青岛影视基地服务管理办法》,探索开展影视版权保护、创投交易、人才交流等服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衣涛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5/08 08:03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