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闪电评论丨保护母亲河 山东地处下游“力争上游”
“黄河却胜天河水,万里萦纡入汉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炎黄儿女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之树绵延不断的根。她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省,全长5464公里,汇入渤海。惊涛澎湃,掀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九曲连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接受黄河自然恩惠的同时,也始终在同水旱灾害斗争,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在推动黄河山东段大保护大治理上,山东呈现出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方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理黄河的山东之路映射的也是治理黄河的中国之路。
治理黄河,须始终遵从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在生态保护方面,上中下游各地区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山东主动与上游八省区进行了多轮对接,就黄河—渤海陆海联动污染治理、打造沿黄达海铁路大通道、建设“智慧黄河”等重大事项达成了共识,一幅联动合作、惠及人民的“幸福河”蓝图渐渐清晰。
治理黄河,应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河流域各地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黄河生态保护为重要的背景依据,来思考和探索符合不同流域段、不同省情区情的发展道路,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比如山东,就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黄河的新路子,划定生态红线,在开发上追求高质量、绿色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形成良性循环。严格分区管控,实施生态补水、退耕还湿、鸟类保护等工程。河口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只有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从去年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到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再到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正迅速从理念变为规划。像山东,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起流程再造、优化法治环境等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等“十强”优势产业集群,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壮大,“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8%。让黄河流域的经济正在变新、变轻、变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的保护和治理、开发和利用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需要注意不能犯“急躁病”。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必将“力争上游”,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贡献更大力量。(文/乐兵)
[来源:齐鲁网 编辑:古德]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