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自己榨油数月后变味? 专家:无法灭菌存安全隐患

2017-10-18 10:27:14
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乒乓
\

原标题:自己榨油几个月后变味 专家:无法灭菌存安全隐患

随着上马小海鲜的上市,属于吃货们的“海鲜节”也来了。记者近日发现,上马的海鲜可不仅在青岛人中具有高人气,就连中央电视台也争相报道——这次上镜的是上马的“四小海鲜”:末货、泥蚂、蚝艮、海沙子。它们不仅是上马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众多游客来青的必尝美食。前些日子,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报道了上马的特色四小海鲜,这四小海鲜有什么特色呢?虽然常吃,可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末货:原来是一种“纳米虾”

说起末货的发现,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原来从海里捕捞的海产品,当地渔民俗称海货。以前,前海西一带小红尾虾居多,所以一网捕上来的海货中小红尾虾就是大流货,而其他大一些的鱼虾蟹和八带蛸叫做大货。起网后拣出大货后剩下的全是小红尾虾,用箩在盛有干净海水的容器中漂洗,由于小虾仔比红尾虾轻,便漂浮于上层,最后用捞篱捞出数量较少的虾仔,这就是末货。所以说,末货是从大流货中提取的精品,是一种很小的虾仔,现在俗称“纳米虾”,身长只有五六毫米,前段两个黑点就是眼睛。

上马末货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当地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外,与红岛蛤蜊节的举办也密不可分。蛤蜊节举办期间,末货与泥蚂、海沙子、蚝艮并列为青岛四小海鲜,使得它的名气大增。

泥蚂:酷似蜗牛,酱爆辣炒均是美味

泥蚂长得像蜗牛,只不过壳非常小也非常透明。泥蚂是海滩上的一种泥螺,有手指头肚大小,颜色呈灰白色,外壳很薄。泥蚂涨潮时钻于泥中,落潮后大多喜欢在平坦的水湾软泥中爬行,乍看上去像蜗牛,体软壳薄、味鲜美,是上等佳肴。其多生长在胶州湾沿岸的泥滩中,新鲜的泥蚂自身带着黏液,上马人习惯上称黏液为“邪鲜”,用手一拿,黏液拉得很长。捡回来泥蚂后,用水洗去泥沙,放于锅中加少量水,放入少量盐,加火炒熟即食,其味鲜美。可以酱爆,也可以辣炒,炒菜时还可以加入,以增加菜的鲜度。

海沙子:蛤蜊吃腻了?尝尝“珍珠蛤”吧

青岛人吃蛤蜊那是出了名的,但还有一种很小的“蛤”说起来未必都认识——海沙子。海沙子学名“兰蛤”,身体幼小只有0.3厘米左右,故又称“珍珠蛤”和“纳米蛤蜊”。海沙子口味鲜嫩,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像蛤蜊一样,海沙子也有外壳,薄薄的,但个头太小去皮不易,捕捞后,渔民们多回家煮熟,去壳后才拿出去卖。严格说,市面上卖的是海沙子肉。海沙子在吃法上有很多,可以凉拌,可以炖豆腐,还可以加入玉米面做糊糊。沿海居民最常见的吃法是做汤。将拉瓜切成块状,加海沙子肉一起馇汤,配上一碗小米焖的干饭,鲜香无比。

蚝艮:小海鲜中的“爱马仕”

蚝艮是一种小鱼,现在比较少,只产于河套,且有季节性。由于量少,海鲜市场很难见到蚝艮的身影,个别有卖蚝艮的,一般凌晨时候就被酒店采购人员买走,市民想从市场上买到蚝艮很难。小海鲜变“稀罕”的同时,价格也在抬高。最贵的要数蚝艮,便宜的时候批发80多元一斤,贵的时候都100多元一斤。基本一天一个价格,这与蚝艮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蚝艮少了,吃起来自然稀罕。将新鲜的蚝艮煮熟,用韭菜拌着吃,又鲜又香。 

本报综合整理

 

 

[编辑:乒乓]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