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同业存款转定期钱被转入私人账户 14年后存款成迷

2016-08-10 16:51:36
来源:新晨报
责任编辑:光影

1999年1月,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凤凰信用社以支票形式,拟把在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陵县支行下属红旗分理处的100万存款转为定期,但这笔钱却被转入名为华艳琴的个人账户。14年后,陵县农信社要求农行陵县支行偿还这笔百万存款无果的情况下,双方对簿公堂。

◎法院审理还原百万存款消失起源

2013年5月31日,陵县农信联社以农行陵县支行为被告起诉至陵县人民法院称:自1998年到起诉之日,陵县农信联社在农行陵县支行还有存款140万元及相应利息。请求判令农行陵县支行偿还存款本金140万元及利息。但法院认为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张的100万之外的40万元存款没有证据支持。

陵县人民法院审理查明,1999年之前,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凤凰信用社被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陵县支行下属红旗分理处开有活期账户。

1999年1月19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陵县支行下属红旗分理处开具一张面额为100万的现金支票,收款人为凤凰信用社,付款行为红旗路分理处,用途为转定期,红旗分理处在当天已受理并进行支付,支票上盖有代表转账的转讫章,支票背面盖有山东省凤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签章,代表向付款行提示付款,付讫日期为1999年1月19日,同天,农行陵县支行红旗分理处向名为华艳琴的个人账号转账100万,存期是一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陵县法院判决农行陵县支行支付陵县农信联社100万元,并按被告1999年1月19日存款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到期后按银行定期存款未转存利率计算办法计息。

◎百万存款转存是谁所为成争议焦点

陵县法院一审过后,陵县农信联社和农行陵县支行均提起上诉。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维持了陵县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为此,农行陵县支行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请再审。

庭审过程中,对前述基本事实,当事人双方并无争议,但依凤凰信用社的指示,是转存到定期账户,还是案外人华艳琴的定期账户,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这也是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争议的焦点问题。

农行陵城支行称,农行陵县支行红旗分理处将100万元的现金支票的款项转存到为案外人华艳琴的定期账户,是依据陵县农信联社凤凰信用社经办人的指示,并非擅自转存,红旗分理处不存在任何过错。

山东省高院认为,农行陵城支行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故应认定红旗分理处办理转存业务时,将涉案100万元错误转存到案外人华艳琴,存在重大过失。因此,农行陵县支行应当偿还陵县农信联社100万元存款本金及利息,权利义务分别由现在的农行陵城支行、陵城农商行承继。

◎华艳琴是谁?

从陵县人民法院一审到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再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反复提到的一个名字——华艳琴,这个案外人的身份在几份判决书中均未做过多的释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7年12月1日施行的《支付结算办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收款人持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时,应在支票背面‘收款人签章’处签章,持票人为个人的,还需交验本人身份证件,并在支票背面注明证件名称、号码及发证机关。”

有不愿具名的金融界业内人士告诉《新晨报》记者,陵县农信联社在农行陵县支行的存款被称为同业存款,1999年的时候,银行业务还未完全实名制,部分基层金融单位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这也是导致双方产生纠纷的原因之一。

“华艳琴这个人是谁?如果当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转存业务,应该能查的到,转错了也能追回来,华艳琴这个人存不存在也是个疑问。”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不排除当然有人故意造成了这笔百万存款的消失。

◎涉事单位拒绝接受采访,百万存款消失已然成迷

2016年6月27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后,2016年7月12日,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法院再次作出了执行裁定:陵城区法院依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山东省陵县人民法院(2013)陵商初字第290号民事判决书,于2015年5月4日向农行陵县支行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履行民事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但农行陵县支行至今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裁定冻结农行陵城区支行名下存款120万元,冻结期限为叁年。

案件至此获奖会画上一个句号,但看似普通的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件背后的疑问仍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

100万存款到底去了哪里?谁是当初这笔业务的经办人?现在是否还在金融系统工作?为何十几年以后才提起诉讼?有没有人会因为百万存款的莫名消失承担法律责任?华艳琴这个神秘人物到底是谁?诸多的疑问让普通的案件变得不再普通。

发稿之前,《新晨报》 记者分别联系上了陵城区农信联社和农行德州分行相关负责人,想为上述疑问找寻答案,但双方均拒绝接受采访。

“无论是15年前还是今天,100万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莫名消失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来处理,百万存款的消失也不应该永远成为一个谜。”前述金融届业内人士认为,这个问题如果不查清楚,不但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也会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甚至会波及整个社会的信任链条。

(记者 张春法)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