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传承人于秦峰:每天都要喝一口污水
于秦峰是一个执着的酿酒人,从1979年考入国营即墨黄酒厂工作到1993年创建即墨妙府,他亲历并见证了即墨黄酒起伏曲折的发展之路。在他旁征博引,如数家珍之时,你能感觉到他对妙府老酒那深深的爱,和他那“人酒合一”的境界。
创建妙府老酒是使命和责任
“用生命酿老酒,一心扑在黄酒事业上,为的是即墨传统老酒这个数千年孕育的民族品牌更健康地发展。我不敢想,一旦即墨传统老酒的工艺失传了、品牌消失了,还有什么能够作为即墨的名片?”说起即墨妙府老酒的创业史时,于秦峰神情凝重。
改革开放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即墨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即墨黄酒因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口感醇香、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热销并出口东南亚。但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墨黄酒落伍了。“南有绍兴,北有即墨”,作为黄酒专家,于秦峰在酿造生涯中思虑最多、最切的是即墨黄酒的前途和命运。
“若再不振兴,4000年的老酒文化就会流失、酿造工艺也将失传。”在他心里,使命比前途更重要。他开始思谋重振老酒,并成立老酒生产企业。
1993年,即墨妙府老酒公司成立了。之所以选择“妙府”做厂名,一是觉得“妙府”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二则“妙府”注重传统、品质。凭着一腔热情,于秦峰带着团队创业,一路披荆斩棘,走上了康庄坦途。
“孝为先”是妙府文化的原点
“即墨妙府老酒是我给母亲酿的酒,永远要做最好的,这是必须的!”这就是妙府的文化,也是最初的妙府和永远的于秦峰。
“孝为先”是妙府企业文化和酿造文化的原点,弘扬孝德能使人远离邪恶贪欲而思美好和谐,为酿造出让企业称心、让社会放心的老酒,妙府不仅在企业员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工中大力推行孝德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坚决主张孝德文化,而且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孝德文化,从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观。妙府视产品质量为生命,教育员工酿造放心老酒就是妙府最大的德,让老百姓喝到放心老酒就是妙府最大的孝。
妙府因为独特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而使产品质量、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从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如今,这种特色鲜明的孝德文化已经深植于“妙府”每个员工的心中。
质量是妙府生命的基石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质量是命,安全是天。”在妙府老酒的厂区,一眼就能看到醒目的大标语。
“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企业没有退路!质量是老酒的命,也是我的命!”对于产品质量,于秦峰严抓不懈。
在公司内,人人都知道于秦峰每天必喝“两口”。其一口是喝每天生产的老酒或要进入灌装程序的老酒。在妙府,企业生产虽然有十分严密和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但十七年来,于秦峰始终是成品出厂前妙府老酒质量的最后一位把关者。“我是站岗者,我天天站岗放哨,就是因为老酒是我的命,是给母亲酿的酒,它的质量必须是最好的、最放心的。”于秦峰还有“一口”必喝,这“一口”恐怕无人能比。每天,于秦峰必到妙府的排污口喝一口污水。“不管别人怎么做,妙府必须达标排放,我们企业排出的水必须是清澈的,而且不能有任何异味,标准就是要能喝进肚子。”他要求企业的环保技术人员做到这一点,而且是以身垂范,从不间断。
这两口,一口酒,一口水,超越了标准,却昭示着“老酒质量就是我的生命”的心灵独白。
为保证企业粮源,于秦峰投资建立十五万亩黍米种植基地,从而为妙府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优质米源。妙府还十分重视制曲工艺,每年中伏时节,他都要带领企业生产骨干顶着炎炎烈日到乡下踏曲,陈伏三年使用,妙府麦曲的质量因此有了保障。
妙府做的虽然是传统产品,但于秦峰坚持用现代标杆丈量妙府。2008年,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黄酒行业20家重点企业的水、曲、米、产品64项指标进行了抽检评估,妙府全部合格;妙府还是全国黄酒行业唯一对产品不加焦糖色素的企业;同年,妙府荣膺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单位。2010年,妙府黍米基地和妙府老酒双双通过GB/T19630-2005有机认证,中国黄酒第一款有机酒在妙府诞生。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2011年2月,于秦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于秦峰从事黄酒酿造33年,以推动即墨黄酒健康发展和行业振兴为己任;作为中国黄酒行业的资深专家,他被誉为中国北方黄酒的创领者和即墨黄酒理论奠基人;他反对在黄酒中加入添加剂,认为科学的传承就是最好的发展;他把振兴即墨传统老酒作为历史使命。他和他的即墨妙府老酒,可谓都是传奇。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