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提升用户安全意识”才应成为汽车销售的KPI

最近一段时间,多起涉及“智驾”的交通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汽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讨论可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日前,有媒体以车主身份走访青岛多家汽车销售门店,发现夸大宣传智驾功能、错误示范脱把驾驶的问题仍然存在。在KPI的重压下,鼓吹技术早已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销售密码”,业绩压力成为了方向盘失控不可不谈的原因之一。智能驾驶不能驶入监管盲区,更不能默许销售端的营销狂欢。

销售终端的焦虑存在潜在风险。根据工信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驾驶自动化等级分为L0-L5,如果销售人员系统的介绍驾驶自动化等级与划分要素的关系,对购车者的理解能力和耐心程度可能是一种考验,很多销售人员不得不采用简单易懂的讲解话术。薪酬结构底薪与提成比例的失衡,迫使销售人员将产品功能包装成了“救命稻草”。为了展示产品的技能水平来换取客户下单的心动,一些话术变成了添油加醋的吹捧,实车演示时甚至主动关闭驾驶员监测系统,表演“丝滑”地脱把驾驶。这样的宣传方式抓住消费者跃跃欲试的心理,却会影响驾驶者对智驾功能的正确认知,放松了警惕,导致事故风险增加。

夸大营销正在透支行业信用。事实上,行业热炒的“高阶智驾”目前并未有权威机构给出明确定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车企留下了宣传过程中随意包装的空间。每次对安全问题的避重就轻,可能都会透支整个行业的未来。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国12315平台等渠道接收新能源汽车软件问题投诉举报3.5万件,占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总量的22.4%,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为虚假或“超前”宣传具有远程智能泊车或自动驾驶功能等。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王芳指出,近期73%的自动驾驶相关投诉涉及“过度信任系统导致的分心驾驶”。频繁的事故和投诉会削弱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阻碍行业发展,也折射出营销狂欢与技术现实之间的问题十分严峻。

解开“重销量轻安全”的死结需要重构激励机制。销售话术与产品手册形成两套话语体系,车企或许会收获短期销量,同样伴随的可能还有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与流量反噬。探索“安全销售积分制”的新思路,将客户安全培训时长、功能讲解完整度纳入考核,使销售人员收入与用户安全认知正相关,投诉率降低的奖励机制或能推动企业调整考核权重。此外,在试驾和讲解过程中监测系统不能交由销售人员自主控制,强管理重规范,让消费者维权有路可循。企业只有把安全价值植入进绩效考核,销售终端才有可能从风险源头转化为安全防线。

绩效与安全深度捆绑,这个微小转变揭示着行业觉醒的方向:当车企敢于把销售人员的KPI从“卖出更多车”转变为“提升用户的安全驾驶意识”,智能驾驶才能真正跨越野蛮生长的泥潭。没有任何业绩数字,值得用公共安全作为交换的筹码。

当然,监管政策也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对车企花式营销按下“暂停键”。今年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等信息时,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命名及营销宣传中,不得使用暗示消费者该系统可以作为自动驾驶系统使用,具备实际上并不具备的功能等用语,防止驾驶员滥用风险。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会议,指出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近年来,关于自动驾驶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监管政策的完善仍在实践中探索前行。唯有建立涵盖技术标准、市场监管、法律追责的立体化治理体系,才能让智能驾驶真正驶向安全、可控的未来。

智能驾驶不会因为一场事故就停止进化,它终将进入人类社会之中,但是,怎么强调安全都不为过。“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高速开车仍需专注”“辅助驾驶有风险,高速行车需谨慎”……清明假期,高速公路大车流期间,包括安徽、江苏、浙江等多地高速公路出现了类似的提醒标语。对于每一位智能驾驶系统的使用者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局限性,驾驶员才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不能将生命完全交给算法,时刻保持对道路情况的专注,才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最好办法。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4/25 15:18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秦璐
· 责编 ·
赵晓珊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