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持续发力,形成了一套独具青岛特色的“科技+”发展范式。
智慧养老:科技温度重塑银发经济
截止2024年年底,青岛全市1037万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已达238万,老龄化率22.95%,比全国高出1.85%,标志着已经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态势,青岛建设新型养老体系的需求迫在眉睫,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养老难题,打造“科技适老”的青岛模式成为城市发展新课题。
青岛聚焦老年人“家门口”养老服务需求,将智能终端与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例如,城阳区东蓝家庄社区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对社区内的41户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语音服务、紧急呼叫、睡眠监测毯等智能化设备。而老年人日常用气、用水、健康等数据会实时汇聚到“城阳区数字养老服务平台”,并与社区、医院数据联动,实现“无感化”健康照护。
青岛智慧养老通过科技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同时推动科技创新的进步和应用,促进科技与生活的融合。
近日,青岛市民政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青岛市养老服务消费的行动计划》,鼓励建设智慧养老院,配置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远程保障、活动预警等智能化设备,2025年,全市建设2家达到标准规范的智慧养老院。同时,支持发展社区“虚拟养老院”,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养老服务。
为支持智慧养老的企业机构,青岛严格落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政策和有关税费优惠政策,提升金融支持养老服务质效,推动智慧养老设施升级,让“养老”变“享老”。
影视“后浪”:虚实融合的科技产业新生态
青岛依托影视产业基础,将科技创新融入内容生产与产业升级,打造“东方影都”名片。近几年,《流浪地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诞生于青岛的影视大片不断出新、出圈,而优秀作品的频出离不开青岛影视产业厚实的基础条件。
青岛影视基地推进“科技影都”“数字影都”建设,打造中国乃至全球影视技术高地。建成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打通了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的全链条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引入全球领先的LED虚拟拍摄系统,将绿幕变成了LED屏幕,工作人员现场就可看到拍摄效果,做到“所见即所得”大幅降低后期制作成本。例如,《流浪地球2》的视效创作中,创作团队在东方影都深度融合虚实技术,攻破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数字化技术难题,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属于中国“科幻梦”的视觉盛宴,也彰显了在科技的助推下青岛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针对影视产业的生态环境,青岛也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接轨国际影视产业发展趋势的扶持政策,并设立了影视产业发展基金,形成省、市、区三级叠加扶持模式,院线电影第一出品方最高可获3000多万元扶持,用“真金白银”来吸引更多影视人才扎根这片沃土,助力青岛影视基地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的电影工业化的“领头羊”。
青岛的科技创新之路,是一曲“科技为民、产业为基”的双重奏。从对银发群体的智慧服务到影视产业的虚实革新,青岛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用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呈现出生动样本。
信网评论员 王荣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