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给青岛市果树园艺总场发来一封感谢信,对象耳山儿童友好公园和橙岛时尚体育公园的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青岛“改圃建园”的成功案例主要有橙岛时尚体育公园(闫家山苗圃)、象耳山儿童友好公园。 “改圃建园”就是在保护和利用原有苗圃地内植被资源的基础上,针对苗圃周边建成区公园数量不足、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一园一主题”的设计理念,串珠成链、连片造景,避免大规模砍伐或移除苗木,对生长状况良好、有一定观赏价值或生态功能的树木、花卉等进行合理保留,并依据新的规划布局调整种植位置,融服务功能与自然景观于一体,营造高品质绿色共享空间。
青岛创新提出“改圃建园”改革思路,将封闭管理的单一生产型国有苗圃转型升级为复合型综合公园,保留部分原有植被的同时,合理腾挪、利用剩余空间建设公共绿地。例如,象耳山、闫家山等区域通过整合原有绿化资源,植入休闲步道、观景平台等功能设施,实现了从单一空间向复合型公共空间的转型,这种“低干预、微改造”的模式,既保留了场地历史记忆,又赋予其服务市民的新功能,体现了城市更新中“留白增绿”的智慧。
与熟知的口袋公园相比,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的用地规模更大,游憩内容更为丰富,适合开展各种大型户外活动。2024“好运山东·逐梦深蓝”时尚体育联赛总决赛(飞盘、腰旗橄榄球项目)省级赛事在橙岛时尚体育公园举办。因融合城市特色,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一场多用的运动公园。独特潮流的设计让运动场在实现自身功能的同时成为城市网红打卡地。
近日,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工作会议提出,今年青岛将开展“公园+”活动150场次以上,擦亮公园服务为民品牌,同时引入公园绿色新业态,丰富经营业态,培育公园经济。
同时,青岛大力推广“公园+”等模式赋予新功能,橙岛时尚体育公园保持了原有的槭属植物种质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以此为基础打造了生态科普区,市民可以领着孩子探索植物知识,步入式、零距离地对各色植物进行观察和学习,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后期可开展“公园+生态”研学活动和园艺体验项目,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打造“家门口的自然课”。
“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公园的功能性,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创意市集,公园逐渐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譬如,太平山中央公园与浮山森林公园的“樱花会”和“草坪音乐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参与,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这些活动的举办,为青岛的“公园+”模式加分,也为城市旅游注入了新鲜元素。
信网评论员 陆云琦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