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级及各区市均设有法律援助中心 提供现场免费咨询

信网225日讯 2月25日下午,青岛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邓焕礼做客民生在线,围绕“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和网民在线交流。

2024年,青岛市司法局认真落实法治建设各项任务,持续推进法治领域各项改革;健全完善立法快速响应机制,更加注重“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以良法促进法治、保障善治;持续推进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开展民营企业“合规法治体检”,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法律服务超市”,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市民对更优质法律服务的需求;加强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社区矫正工作,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访谈中,有网友提问:惠企法律服务方面有什么举措?邓焕礼做出解答,聚焦企业期盼,提供高质效的法律服务,市司法局及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以惠企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法惠企航”服务品牌,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可以免费为企业提供政策及法律咨询、权益保障、基础性法律服务等。具体包括开展惠企政策法律宣讲,帮助企业掌握政策,享受政策;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收集企业关于惠企政策不落实、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并向主管部门反映等。2024年,共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7.1万余次,为万余家企业解决劳动用工、跨境贸易等方面法律问题。

以高效复议提升涉企行政案件审理质效。坚持“企业所需、复议有为”,打造涉企复议办案机制,开通企业申请“绿色通道”。市司法局与市工商联等四部门建立沟通协作联系机制,在26家“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惠企联系点,举办复议“入园区、进企业”等活动,入企宣讲20余场次。审理涉企案件442件,其中金额过亿案件20余件,为企业避免损失8亿余元。

以优质资源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高标准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引入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青岛海事法院中央法务区审判区、山东涉海法治联盟等国际化法务资源和多元解纷资源。支持本地律师事务所“走出去”,扶持律师事务所在“一带一路”沿线及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

以多元解纷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开展商事调解制度试点工作,指导成立全省首家基层法律服务领域的商事调解中心。目前,全市共有商事调解组织33家,调解员近300名。健全完善涉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涉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和实质化解工作。2024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劳动争议类纠纷3158件、知识产权纠纷124件、金融纠纷2245件,接收法院委派案件6000余件,涉及标的额近30亿元。

在青岛市民中心、各区(市)行政审批中心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均设有惠企法律服务窗口,企业可以前往获取线下咨询等服务。青岛市民中心的惠企法律服务热线为 0532-66200789。此外,企业可下载“爱山东”移动APP,搜索“青岛市惠企法律服务管理平台”,查询全市惠企律师事务所、惠企律师联系方式及相关服务信息,拨打电话即可获取相应服务。

有网友咨询“对于我市互联网‘清朗运动’整治活动,司法局将提供哪些便捷的法律援助获取渠道?岛城为市民提供了哪些线上和线下的公共法律服务?”邓焕礼介绍,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因网络行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权。我市市级及各区市均设有法律援助中心,开设有法律咨询窗口,可提供现场免费的法律援助咨询;市司法局设有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引。还可以通过“山东法网”进行线上法律咨询。公民因经济困难维权需申请法律援助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援助。根据《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按照接受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县(市、区)城乡居民上一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两倍执行。

青岛市以群众需求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通过“实体+热线+网络”三平台融合,构建起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市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高效便捷获取公共法律服务支持。在市级层面,设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地址位于市南区香港中路80号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内。共设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8个服务窗口,市民可“走进一扇门”办结多项法律事务。 提供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的咨询、预约及办理指引;畅通无障碍服务通道,配置手语翻译器、低位服务台等设施,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可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环境;设有涉军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军人军属提供专项服务;法律援助业务推行“市域内通办”和“胶东五市跨城通办”,市民可在任何一个法律援助机构完成申请。10个区(市)分别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每个镇(街道)均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法律援助、代收行政复议申请等服务,方便群众能够就近获得公共法律服务。

我市还持续提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服务效能,实现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面向公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更多详情市民可关注“青岛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或者拨打0532-83880011,与工作人员及时联系获取法律服务。

针对网友提出“很多法律条文老百姓看不懂,司法局能不能多组织一些进社区的普法活动,用实际案例教大家防诈骗、签合同避坑”的建议,邓焕礼表示,市司法局始终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全市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持续开展普法进社区等活动。针对很多法律条文老百姓看不懂、普法针对性不强等情况,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用好社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发挥他们扎根基层、立足乡土的优势,深入开展普法进社区活动,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开展典型案事例解读,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队伍。

进一步压实普法责任,加强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仲裁机构工作人员、仲裁员、律师等以案普法、以案释法,使典型案例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强化微信公众号“法治青风”普法品牌的引领作用,针对老百姓关注的防诈骗、防合同欺诈等内容,采取长图、动画、案例解析等形式,开展线上普法,打造“指尖上”的微服务;鼓励各级各部门利用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搭建“互联网 ”普法平台,统筹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打造法治全媒体传播体系。(信网记者)

[来源:信网 编辑:秦璐]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2/25 22:57
· 来源 ·
信网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