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小学开学,学生使用AI做寒假作业引起关注,曾经开学前两天苦思冥想赶作业的场景成为了过去式,DeepSeek等智能AI成了不少中小学生的“作业救星”。
据一所中学的问卷调研数据显示,完成寒假作业时“用过DeepSeek、豆包、Kimi等各类AI工具”的学生占比达40%,用于“解题与学习辅导”“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占比最高,应用度排前三的科目为语数英。对于学生使用AI辅助学习,有的家长非常担心孩子养成学习偷懒的习惯,遇到不会的题就用AI,进而导致“作业都会,考试全废”,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了限制。
使用AI导致学生变懒的担心并非多余,据专家介绍,对于青少年学习是为了锻炼思维能力、促进认知发育,若长期依赖AI代写,可能造成学生发育阶段的“思维短路”,存在“认知外包”风险。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AI已经开始融入生活和校园的各个方面,完全不学习、不使用又担心孩子落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正确使用AI尤为重要。
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好处在于让AI提供解题思路,帮助学生一边理解,一边完成作业,直接生成正确答案或范文进行抄袭,则效果大打折扣,与抄别人作业没有区别,属于偷懒行为。在学习过程中AI的使用应该更趋向于提供思路,有学生表示AI提供的答案如果看不懂,自己会继续追问,直至理解背后含义。在视频平台有家长晒出孩子使用ChatGPT学习英语的过程,孩子直接向AI提问单词发音,回答从发音到词汇组成,到发音状态的具体细节都有提及,还可以让AI模仿课堂老师跟读的形式进行辅导学习。在解题、学习过程中,人工智能扮演的更像是“辅导老师”的角色,让学生在不懂的时候多问“我要怎么做”和“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直接得到正确答案,有了不断提问、探讨的过程,也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今年春季学期青岛中小学开学典礼中,DeepSeek、AI成为热词,被提及,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在致辞中提到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获取知识更加便捷的同时,信息过载、虚假内容等问题随之显现,在AI时代需要有更强的甄别能力、更理智的思考能力。在新学期,青岛西海岸新区基于DeepSeek大模型开发了智能体学习平台“小信DeepSeek”,致力于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与未来科技研创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会有效使用AI工具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除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建设外,有的学校已经将AI纳入作业范畴,把需要手动完成和可以借用人工智能的作业区分开,通过主动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AI,避免在完成作业时被滥用。
用AI辅助学习更重要作用在于开发脑洞,拓宽思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各学校在推广和课程设置中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家长也应对人工智能有正确认识并合理引导,避免孩子养成偷懒习惯。
信网评论员 孙宝震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