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温彩云 单位职务:胶州市妇女联合会主席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22年中国青少年自杀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10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这无疑让人感到痛心和惋惜。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认知、情感和意志力等心理各方面机能发展不平衡,学业压力、亲子矛盾以及人际交往不顺畅等引发的心理冲突成为青少年群体的普遍问题。学校和家庭如果没能适时合理引导,或者采取比较偏激的教育方式,就容易导致极端事件发生。青少年不懂得珍爱自己、珍惜生命,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出现自伤自杀行为,除了上述一些原因外,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不足或者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二、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1.我市目前中小学生教育更偏重于学科教育,忽视学生身心健康。虽然当前我市教育、卫健等部门都开展了多种专业培训、心理讲座、家校课堂等,但都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有的学校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常被主课占用,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就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偶尔带过;更别提对学生开设生命价值观教育。
2.社会上缺乏权威性、有公信力的心理信息咨询平台。自媒体线上有众多心理咨询师的录播课,但没有一对一的现场咨询,不能及时介入心理疏导,化解心理问题。
三、意见建议
1.高度重视,整合资源。要明确生命教育的主体和负责部门,并配备专人负责。要加强统筹,确保生命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要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生命教育。
2.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他教育和活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明确校内牵头部门,制定学期生命教育计划,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至少4-6个课时,并贯穿义务教育的全程。选择部分基础较好、条件较成熟的学校系统地开展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以利于全面推广;对开课有困难的学校,应根据学生需求,选取关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的关注生命教育,进行生命教育教学,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科之中,让孩子们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既成人又成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预防为主、分层推进。新时代生命教育要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干预;同时要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接收程度分段规划,分层推进。
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和自我,掌握在各种灾害条件下的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两性观念、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规划人生、设计人生的能力。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