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筑青少年自杀预防干预安全网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林燕 单位职务: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处副处长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高发且呈现出低龄化倾向。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大学生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初中高中学生已成为公认的压力最大的人群,而小学生自杀人数近年来也不断攀升,令人痛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一旦出现自杀事件,令人心痛,也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绝大多数的自杀源于抑郁症。而抑郁症是“精神感冒”,有较长的症状期,也是可防可治的,这些自杀的青少年如果及时被发现、被关注,是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因此,需要家庭、学校、专业心理辅导、社区等多方发力,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干预自杀倾向,共同构筑生命安全防护网。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期,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巨大,社会内卷严重造成的社会压力普遍增大。家长普遍焦虑,压力相应传导给孩子,导致孩子也普遍焦虑。可以说每个抑郁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崩溃的妈妈和一个缺爱的家庭。
(二)国人望子成龙的心理和缺乏科学抚养教育孩子意识和能力的矛盾,导致家庭抚养和教育能力不足,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责任在原生家庭,而原生家庭导致的缺失伤害之疼会影响并伴随人的一生乃至代代相传冤冤相报。我们为人父母的身份往往是只靠本能获得而无需持证上岗,我们普遍缺少成为一名合格家长必需的教育培训。
(三)幼儿园和学校作为孩子进入社会的主要生活空间,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责任重大,学校在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上也存在滞后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整体关注度不够,国人主动寻求心理救治的意识不强,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不多,专业的心理疏导救治机构不足。
三、意见建议
(一)建议大学将心理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纳入必修课程,让每个大学生都接受心理学方面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自我人格完善、未来孩子的抚养教育,以及工作社会活动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也可以有效提高国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整体国民素质。
(二)要开设多层次的家长课堂,对每个人进行科学抚养孩子的教育。要在婚姻登记期间和在孕检产检期间,对即将步入婚姻和为人父母的男女双方都进行科学抚养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抚养方面的系统教育培训;孩子出生后,医院要在儿童健康查体期间,结合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父母双方都进行心理抚养孩子的重点教育。
(三)幼儿园和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每半学期要对所有学生通过心理量表、沙盘、绘画等心理学技术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并及时从中发现家暴、校园暴力、性侵猥亵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早干预处置,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
(四)学校要高度重视并加强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大量的多彩的体育活动给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学校每学期都应当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运动会。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继续加大体育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热爱体育活动和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初高中学生压力最大,除了正常跑步做操外,建议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
(五)社会要提供多层次的安全开放、宽松舒适的谈话空间。除了加强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和监管外,有条件的社区可适当建立心理辅导室,发挥社区的谈话空间和作用,多方采取减压措施,减少社会焦虑和压力。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