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励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葛言华 单位职务: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基本情况
伴随着科技水平飞速发展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自身操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还能进一步满足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企业多元化需求等。
然而,逐年上涨的人工、地价导致物流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且由于物流行业链条长、信息节点多、信息来源杂、不同信息源的交互性差等问题,还使得众多物流企业面临信息获取及交互流程繁琐、操作效率低下的困扰。这些困扰不仅限制了物流行业自身发展进程,还进一步拉高了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物流成本。尤其在如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活力亟待激发的后疫情时代,供应链内卷加剧,优质、高效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成为优化消费内需、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环节。
二、意见建议
(一)政府各部门应通过考察调研,制定科学的扶持政策及奖励政策,并做好相关配套服务保障,具体包括:
1、对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22年,国务院颁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提升物流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水平。如何提高操作效率、提升储存效率、加速信息交互效率是每个物流企业的终身命题,但无论是哪一种效率优化,往往都伴随着大量的前期研发试错成本、后期系统维护及固定资产投入等成本,致使本就靠薄利多销产业模式盈利的物流企业改造意愿不强烈。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制定物流企业智能改造升级的奖补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改造成本,提升物流企业的改造意愿。
2、培育、打造一批专业从事物流数字化改造升级的专、精科技企业,并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除了需要物流企业自身寻找、归纳痛点堵点外,更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手段寻求破局之策。然而,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短期任务,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大工程。漫长的改造过程、大量的研发投入,叠加成果转化周期,都将使科技企业背负沉重的发展包袱。因此我建议政府部门从全局角度统一谋划、推进,定向培育、打造一批专业从事物流数字化改造升级的科技公司作为服务商,并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
3、建立交流机制:搭建数字服务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平台,使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物流企业与从事数字化改造升级的科技公司能深入交流;通过举行研讨会、交流会,搭建科技公司之间的交流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技术、资源的跨边界共享。
4、针对数智化改造升级可能面临的法律法规问题(例如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客户信息泄露)等提供相关法律支持与监管。
5、评选出一批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物流企业作为模范示范企业,分享其成功经验,带动更多物流企业加入数字化转型的行列。
(二)驻青高校可开设相关专业,定制化培养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复合人才,由相关企业提供实操案例及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学生与企业的互利双赢。各高校、培训机构要建立健全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教育培训体系,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等专业教育资源,开展针对物流企业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物流企业与数字服务商也可提供大量的见习岗位,做深、做实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承接企业真实项目,直面行业前沿资讯。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7.8万亿元,同比增长4.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14.7%,远高于发达国家社会物流(8%-9%)的水平。这也表明,我国物流行业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希望物流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够进一步推动行业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组织协同,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强劲、信息化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领军企业,依托青岛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重塑物流与供应链产业结构,对消费升级、拉动内需等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