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包德勖 单位职务:谢诺投资集团副总裁
联名提案人:张帅 单位职务: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
联名提案人:庄德津 单位职务:青岛铝镓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基本情况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每1元产值能带动10元左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进而带动100元左右GDP的增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岛市已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由于我市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整体产业支撑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
从产业链发展情况来看,初步形成了以崂山区、西海岸新区、高新区为主要区域的产业链布局:上游配套方面,有中科芯云、展诚科技、思锐智能、嘉星晶电等;中游制造方面,有东软载波、信芯微电子、芯恩半导体、智腾微电子等;下游应用方面,有海尔、海信、中车、澳柯玛等。产业整体集中在设计、封装测试和材料领域,在芯片制造环节相对薄弱。从技术研发和创新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市引进中科院青岛EDA中心、中电科四十一所等专业机构,针对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集成电路相关专利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0.87%,专利授权率为7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5%,其中受理地为国外的约占2%。浩瀚全材、致真精密等中小企业针对行业难题,均实现了国内首次突破。
二、存在问题
目前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北京、深圳、武汉等科研院所众多、行业龙头企业驻扎的城市相比,无论是科研实力还是企业创新活力都差距较大,近年来部分领域专利数量还出现下降趋势,如集成电路设计专利近三年无任何新增,电子元件领域专利增速也出现下滑。从产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集成电路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压力大、回报周期长,而青岛本地上下游企业间缺乏深度合作,导致资源进一步分散。同时,集成电路产业又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我市目前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尤其是高端人才引进困难,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三、建议
(一)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先进技术前瞻性布局
一是设立产业研究院,由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开展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及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实现校企强强联手,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加强与国内先进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招引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三是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提高关键技术攻关补贴和税收减免,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二)加强培育链主企业,推动产业补链、强链
一方面,要重点引进芯片制造等关键、薄弱环节的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招商政策,填补产业链的短板。另一方面,要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加大对本地集成电路材料、设备、制造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通过对链主企业的摸排、确定,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搭建供需对接桥梁,推动“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扶持并重,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环境
一是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针对高端人才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科研经费、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青岛发展;二是加强本地高校集成电路专业建设,开展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持续关注已引进的高端人才、本地高端人才的发展,对科研攻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高度重视、及时协助解决。发扬“千金买马骨”的精神,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环境,推动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建设再上新高度。
一方面,鼓励企业参加国际集成电路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展览活动,与国际同行交流经验和技术成果。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与国际知名集成电路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转移、收购兼并等方式,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五)优化投融资环境,提升金融赋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一是建立专门的投融资平台,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以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由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三是建立科学的容错机制、赛马机制和灰度管理,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四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产业链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提升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性,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