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青岛市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发展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肖迪 单位职务:青岛嘉星晶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基本情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半导体产业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青岛市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城市、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在半导体行业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一产业的崛起,不仅推动了青岛市的经济增长,更增强了国家在此领域的竞争力。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市在半导体行业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更多的企业入驻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青岛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中心。今天的半导体产业是基于人类社会200多年工业化的结晶,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很短,积累还不足,多数领域对外技术依存度依然很高。在美国的全面遏制下,半导体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面临巨大考验,半导体材料(含基板)、核心部件、装备和芯片制造的先进制程,设计领域的EDA和IP等领域都将会处于长期卡脖子状态,这些领域是西方近百年来的工业基础成果,而且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故而,青岛市半导体产业在自主可控发展方面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存在问题
1、自给率仍然偏低,进口依赖较为显著。从需求角度来看,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由2014年的12,044.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3,21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3%。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且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仍保持上升趋势。根据相关统计,2022年中国大陆芯片自给率仅为17.7%,且其中大半是总部不在大陆地区的中国台湾企业(如台积电、联电等)和外国企业(如SK海力士、三星等)的晶圆厂所贡献,在此并没有看到青岛的身影。
2、专业人才集聚度不高,半导体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半导体产业往往与建设其他产业不同。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产业规模,更要有技术的攻坚、人才的培养,这些都需要政府长期大力地投入人力、物力去解决,然而,目前我市半导体产业人才缺口较大,缺乏具备高端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3、产业链不完整,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然而目前我市半导体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关键环节的布局和整合。
三、意见建议
1、发挥龙头企业主导作用,加强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相互支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相互支撑、协同发展。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技术、市场优势,能够带动相关企业在市场开拓、生产加工、科技创新、资金融通、销售服务等方面进行协同合作,从而促进流程融合、服务共享、信息共通和数据融合创新,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提升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带动行业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协作共生、互惠共赢;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2、加快推进以关键材料、设备和软件为核心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建设,打造面向全球的芯片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加强跨地区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实现必要的基础技术突破,以维护和超越摩尔定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锻造“杀手锏”技术,构建我市特有的半导体产业创新和生态系统。
3、在新发展阶段,为了摆脱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我市半导体芯片产业需要建立以国内供应链为主体,国际供应链为补充的产业链分工新模式,以增强我市半导体芯片产业链韧性和抗冲击能力。鼓励国内供应链拓展,加大对于国内,尤其是区内供应链采购补贴政策。
4、制定并实施针对半导体产业的更多专项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加大半导体技术研发投入,建立更多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支持核心技术突破,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