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琅琊台遗址实证为秦始皇所筑 看文化青岛“多样面孔”

经多年系统性考古发掘,近日,在青岛琅琊台遗址考古新发现论证会上,考古专家认为,青岛琅琊台遗址主峰的“大台”主体是秦汉时期高台建筑基址,为秦始皇所筑之琅琊台,证实了《史记》等文献的记载。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浪漫 年轻 有活力”却是大多数人对青岛的第一印象。青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虽然较短,可事实上,青岛地区的古老文化和厚重历史却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这些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成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

据报道,青岛近年来加大发掘保护力度。深化“探源青岛”工程,新发现旧石器时代、秦、汉时期遗迹遗址等4处,新发现文物点129处,发掘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140处,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评“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累计完成考古前置调查勘探面积近130万平方米。

考古让历史轴线再延伸,使历史可信度再增强,而博物馆让游客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让历史的场景活灵活现在眼前,使得历史“可感”“可及”。静下心来与文物对话,已经成为了当下打开博物馆的最佳方式。在新时代文化“两创”中,青岛持续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并完善“海洋文化、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乡村记忆”四大博物馆集群。目前青岛全市备案登记博物馆数量达到144家,其中免费开放121家。为了让文化走进百姓生活,今年以来,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启动建设,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预约、常态化免费开放。

除了考古和博物馆以外,在新时代的文化消费浪潮中,“国潮”正在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崛起,并且年轻群体的多元化热爱,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军。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青岛,通过“青岛手造”等,利用市场强化本地文化产品宣传,推动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小手艺大艺术,小制造大情怀,非遗保护更强调活态传承。从“手艺”到“手造”,“非遗文化+时尚潮”成为了为非遗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青岛市博物馆推出馆藏书画套冰箱贴、文物异形明信片等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创产品受到很多游客们的喜欢;青岛贝雕、胶州黑陶、国华鲁绣、大欧鸟笼等,成为了打开青岛的城市密码,并还在不断地“破圈”“扩圈”中;“山东手造”走进意大利展示推介活动中,与会的海外嘉宾对即墨老酒、即墨花边展品高度评价,赞誉了它们所散发的独特东方魅力。

文化可以走向远方,青岛的故事也可以讲给世界听,多面的青岛不局限于当下。在文旅融合中,新体验、新场景、新业态、新项目……不断上“新”的文旅内涵以及深度融合,让青岛与市民游客共赴“诗与远方”。

2024年,青岛举办消费活动2100余项,推出文旅惠民一卡通产品;丰富“跟着演出去旅行”,邀请张学友、林俊杰等众多歌手在青演出,累计吸引观众超48万人次;利用《封神》《流浪地球》等电影IP打造现实化场景和主题公园;推出《寻梦沧海》《海上有青岛》2部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填补旅游演艺市场空白……

文化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发展的希望。面向未来,以“文化+”讲好青岛故事,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源头和动力。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相信青岛能够继续丰富完善文化市场,展现城市的更多面,努力让游客舒心,让市民满意。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12/25 19:19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李源菁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