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青岛公交在419路线首推“招手停”+“响应式”模式以来,该线路在提升出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乘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便利。目前,已有16条公交线路实行“响应式”停靠,新服务推出仅两个月,已累计服务乘客近30万人次。据统计,实行“响应式”停靠的公交线路高峰时段平均运送时间缩短了5-10分钟,乘客出行时耗最高缩短19.34%。尤其对于上班族群体来说,通勤路上的不必要消耗被适当压缩,出行耗时减少带来了实打实的幸福感,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绿色出行。
有数据显示,2014—2019年,坐公交的人每年都在减少,客运量平均每年自然流失2.41%。在票价难以覆盖成本、服务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公交出现经营困难,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寻找新增长点势在必行。
畅通交通大动脉,无疑需要靠便民服务“查缺补漏”,企业寻找经营破局之道,更要通过满足群众实现“反哺”。实行“响应式停靠”,乘客出行更加便捷之外,更提高了公交运营效率,线路周转能力提高,也有利于公交公司节约能耗等成本,实现了科学统筹运力资源。日均客流量增长8.8%,是常规公交运营模式的有益补充,也是公交集团探索和尝试服务场景的有力回馈,民生小事与企业运营实现相互成就。
青岛紧抓“公交+”发展机遇,站在乘客视角优化公共服务。今年以来,青岛大力推行“公交+多场景”的出行模式,加强末端覆盖。城市公共交通是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保障,“公交+旅游”“公交+美食”“公交+打卡”持续出新。公交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捎货巴士”“晨泳专线”“糖球号专线”“车厢迷你便利店”等打造了“车轮上的便民生活圈”;隧道1路“卖菜公交”为菜农和市民提供“保鲜”服务的同时,实现了公交的“服务保鲜”……持续创新公交应用场景的覆盖面,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市民才能乐享其“乘”。
给予城市公交足够的创新空间,管理上应做到张弛有度。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紧贴公交服务本质、紧扣乘客出行需求,通过推出多元化公交出行产品,以更高标准、更细对策、更实举措做好适童化、适老化等服务,进一步优化乘客乘车体验,赋能美好出行。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