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无人驾驶”引发关注和热议。青岛在近期发布了《关于公布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目录(2024年第一批)的通知》,开放测试道路涉及市南区、市北区等八个区(市),共121条道路,其中部分道路仅开放特定路段。
目前,多地正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加速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包括北京、上海等20个城市(联合体)被列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名单。
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加速,在交通出行领域掀起一阵浪潮。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职业转型与适应的挑战。目前的网约车、出租车模式被掀开了一角,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将加速“融入”人们的生活。
有网友认为这会让生活更加便利,也有网友认为无人驾驶技术仍不成熟,过度商业化会有很大风险,并且会对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等造成冲击,和他们“抢饭碗”。
科技创新造福人类,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若将其视作高科技和底层网约车、出租车司机“饭碗争夺战”,当然失之偏颇。无数实践证明,技术创新并非必然导致就业总量的缩减,它更多是在重塑就业结构。因此,我们还需理性看待,不必过于焦虑。
无人驾驶的推广普及,除了技术、就业外,其还牵扯到法律法规、安全性等方方面面。 武汉“萝卜快跑”与行人发生碰撞登上热搜,尽管百度方面表示,这一事故的起因是行人闯红灯,且仅是发生轻微接触。由此可以说明,无人驾驶在道路上,能否真正应对复杂的人车环境仍然需要画个问号。另外,无人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时,该如何划分责任的归属等问题也需要深入探讨。
无人驾驶技术加速落地的背景下,相应的政策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在立法层面,《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场景,对驾驶违法行为和事故处理等问题也进行了规范;2023年底,交通运输部印发《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从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评估、运行状态信息管理、车辆动态监控、安全告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六个方面构建了安全保障体系。
一座城市要发展,当然不能拒绝“科技改变生活”。无人驾驶新技术如何更好的应用,仍然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积极拥抱科技的同时,要正视种种问题,审核应有的流程。在确保技术合法安全的前提下,让无人驾驶与出租车、网约车合理并存发展。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