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青岛文旅IP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案
提案人:市工商联
青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文旅IP开发、引入或培育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全国游客满意度报告、东亚海洋城市文旅发展指数排名等榜单中,青岛均名列前茅。但仍存在如下问题与不足:
一是缺乏记忆点深刻、串联全域的“文旅主线”。青岛文旅景点呈分散状态,景区景点分布不平衡(优势资源大多集中在市南,其次是崂山、黄岛),未形成合力,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与资源整合,整体形象不够鲜明,特色定位不够突出,缺乏一条串联的、记忆深刻的“主线”。大部分文旅IP有待提高“有生之年必须打卡”的识别度和“去了还想再去的”重游率。
二是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IP。除了运营及沉淀了31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其它无论是本土培育或是外部引入的国际赛事、颁奖典礼、时尚盛典乏善可陈。
三是缺乏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文旅IP。青年群体对于可支配的收入自由度较高,未来将成为最大的文旅消费群体。以“一票难求、爆款项目平均排队1小时以上”的北京环球影城为例,好莱坞六大电影IP加上现代化、数字化、故事化的沉浸式体验模式,打开了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四是缺乏一以贯之、深入人心的城市品牌营销。除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缺乏其它有记忆点的城市文旅品宣内容。相继提出过帆船之都、音乐之岛、电影之都、品牌之都等城市文化品牌,不仅认知度不高,且几个定位间缺乏关联,还与其它城市存在雷同。如“中国品牌之都”泉州、“音乐之岛”厦门。而作为中国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电影之都”,存在感亦不高。
为此建议:
一是统筹规划、全面整合青岛文旅资源,策划开发多条全域文旅路线。根据青岛的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特色,从全市角度统筹考虑,既发挥各区比较优势,注重差异化创新发展,也要高度重视区域间的统筹协调。从市场和用户角度策划开发,打造多条特色鲜明、时尚创意的文旅路线。如策划青岛山海城市嘉年华,将景区、景点进行整合与串联。
二是分圈层打造新的城市文旅IP。一方面,面向国际,培育或引入高端文旅、会展品牌。可结合青岛区域经济特色(如现代海洋、文旅、康养等),培育原创的国际会展IP。亦可通过城市合作、资源嫁接,引入成熟的国际会展IP。借鉴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大连双城举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新年会定址无锡等。另一方面,策划面向文旅消费主力——新青年群体喜闻乐见、有市场感召力的文旅产品。参考比利时Tomorrowland电子音乐节,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音乐节之一,每年吸引近40万乐迷集结,创收达50亿欧元。
三是制定青岛城市文旅品牌整体规划,焕新文旅品牌。挖掘梳理、提炼焕新最具青岛特质、又能与时俱进的城市品牌内容,如品牌标识、宣传口号、城市文旅宣传片、主题曲等,既能代表青岛的人文内涵,又能体现自然风情,还能走进人心、打动人心,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借鉴杭州打造城市品牌经验,从“生活品质之城”到“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与“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杭州的城市形象定位不断深化,其城市品牌定位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又以厦门为例,“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和建设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其定位主要围绕文化艺术,一以贯之。
四是建议更加注重全媒体营销,焕新青岛“城设”。在新媒体时代,打造“城市IP(城设)”成为很多城市形象推广、提升品牌的新战略。当代文旅产业的青年消费群体,深受互联网社交传播影响,以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上的文旅IP传播更容易触达,明星达人、网红大V的直播或者植入能对年轻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与带动。第一,青岛应借助“文旅融合+全媒体传播”风力,持续策划具有全网社交传播力的营销事件。从“甜野男孩”丁真引发的“抢人大战”,到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为一座城市带来上亿级的流量。第二,建议青岛运用好“明星朋友圈”资源,放大声量。以长沙为例,背靠蓬勃发展的文娱传媒行业,本土出品的一系列综艺节目带红一批特色地标。《快乐大本营》让马栏山声名远播,《声入人心》让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成为网红打卡地,《中餐厅5》让月亮岛成为露营踏青首选地。青岛拥有丰富的影视明星资源,唐国强、倪萍、黄晓明、林永健、宋佳、黄子韬等辐射老中青圈层,可邀请他们为家乡站台。而“东方影都”每年接待60多个剧组,则可对标好莱坞以及横店(2021年五一假期,横店影视城共接待游客46.46万人次),打造成为影视旅游爱好者的打卡地。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