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背景下推动青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民进青岛市委会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青岛市认真贯彻国家要求,积极推进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措施落实,全市教育“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将“双减”与“扩优”紧密结合,2022年8月3日,市两办联合印发《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简称“倍增计划”文件),旨在“坚持优先发展、超前布局,加强资源保障、政策供给,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教育公共服务,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好满足优质教育需求”。
在落实“双减”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调研发现,近年来,未列入中考科目的物理、化学等,学生和家长在初中阶段普遍不重视,掌握程度较低。
二是校外培训呈现新趋势。学科类校外培训叫停后,原来大家都可以一起参加培训的局面打破,但“有钱”阶层可以高价请私教上门培训,而一般老百姓请不起私教,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课外知识拓展方面差距加大。
三是家长焦虑感加重。中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显现,市区高中高考考不过城郊农村高中已是现实,家长对教学质量、高考成绩的焦虑感加重。
四是教师非教学负担仍然不轻。近年来,各级各单位都非常喜欢把各类非教育事务交给教育部门抓落实,最终责任压到教师头上,如:教师节假日要去社区巡察易溺水区域安全等。其他如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工作,教师都是重要参与者。这导致教师每天需要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非教学事务,用在教学、科研上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双减”背景下,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高,对减负提效的焦虑也更重。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清晰明确的目标,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紧抓“倍增计划”有利契机,持续有力推动青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思想引导,形成“双减”共识。针对“双减”以来,许多学校反映教师人手不足,师资缺口日益增大,名师、骨干教师不均衡,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够等问题,建议多措并举,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用好教师存量,优化师资结构,实现校校有名师、有骨干;进一步争取加大教育核编力度,增加教师招聘计划,有力解决师资短缺。用好奖励性绩效工资,加大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对教学好,贡献大的老师加大奖励力度,以绩效工资增量激发教师动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针对教育教学质量与“双减”政策要求、人民群众的高期待值还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建议突出重点,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学术助推行动,探索轻负优质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教研助学行动,教研员包区市、包学校、包学科。建立学情会商制度,深化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推动课堂减负增效。积极推广“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分层次作业、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作业等,研究推进制作类、调查类、家务劳动类、合作类等作业。适当时机,进一步优化调整中考科目,把对学生长远发展作用大、有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列为初三毕业考试科目。
三、加强课后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多元化需求。建议丰富托管内容,不断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坚持“一校一案”原则,指导各中小学修改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征求家长意见,适当缩短低年龄学业生在校时间。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保障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权益,各区市应将课后服务保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及时拨付。
四、加强监管,持续规范校外教育培训。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把培训重点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推进行业自律,通过曝光台和媒体监督对违规办学的学校实施即时通报,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严密监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工作中的涉稳风险,加强“预收费”管理,建立预警和联动机制,严防卷钱跑路、变相培训、无证办学。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