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照“提得准、说得对、办得好”提案工作要求,青岛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联合信网传媒推出“优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划,旨在深入挖掘优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树立典型,凝聚力量,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精品提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药资源的有序和健康发展是目前中医药产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特别关注源头管理,从源头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青岛市政协常委、人民政协报青岛记者站站长陈小艳的提案受到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瑰宝,对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中药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接受,正在进入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青岛市正围绕加强中医药产业的源头管理及市场监管,从强化过程管理和价格标准制定方面提出破题思路,助力中药大健康产业有序发展。
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短板
“现在的老百姓都很信赖中医,那么中医药的药效是否会起到作用?甚至是否会起到反作用?都要从源头找问题。”陈小艳调研发现,近年来,市场上药材功效成分波动大,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营养价值下降等都成为困扰行业的难题。过度频繁使用农药,易导致药材农药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这些不规范的种植问题影响药材种植质量和功效。
在陈小艳看来,山东区域中药材市场发展存在盲目引种、生产标准不高、产业集群程度不高以及科技支撑仍需加强的问题。针对这些短板,她认为应充分发挥好青岛的人文、地理、经济等优势,鼓励青岛市企业开展中药材采收初加工技术规范研究,对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初加工技术及加工装备的应用开展培训和示范指导,确保中药材的品质优良。
加强中药材源头管理 政协委员抛出“金点子”
“中药材种植受种源、环境、技术、管理、采收加工、仓储运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好,会造成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陈小艳发现,中草药和一般植物的种植规律不一样,需要良好的种植规范。在采收环节,如果农户不按季节、不按部位采收,也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以中药材中的枸杞为例,药效和质量最好的甘肃宁夏枸杞,一些其他地方的枸杞,要么药效不够,要么是含铅太多。
为此,她建议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生产有规范、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同时,也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培训,引进高校、科研院专业人才,并对对技术人员等技能再培训,培育实用型种植人才。此外,她还建议规范建立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机制,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不断完善优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
多部门联合积极响应 迅速落实行动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的高度重视陈小艳委员的提案,并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办理。
结合市场监管工作特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服务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精准式服务,深入开展“问需于企”活动,撰写青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准开展帮扶指导。提供授课式服务,深入一线,现场展开政策宣讲、问题咨询等志愿服务,为企业、医疗机构讲解国家、省、市医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制订了《丹参生产技术规程》《黄芩生产技术规程》等青岛市地方标准,重点推介了“丹参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丹参-谷子间作生态生产技术模式”等,开展了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生产研究,建成8家市级中药材绿色标准园,引导中药材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为做大做强青岛中医药产业,2022年市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出台了《青岛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青岛首个中医药产业专项发展规划,也是青岛在建设中医药强市、健康青岛新征程中又一项重要的顶层设计。
下一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鼓励青岛企业开展中药材采收初加工技术规范研究;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集成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提升本地优质药材供给水平;市卫健委将依托青岛市中药质控中心,加强医疗机构中药药事服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共同助力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文/信网记者 赵彦阅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