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以案说法:儿女拒绝赡养再婚母亲 法官倾情引导化解纠纷

李女士年过七旬,与老伴育有一子一女。三年前,老伴离世,李女士改嫁他人,并与新婚老伴相互扶持照顾。再婚后的生活让李女士感觉十分安定,反倒是与亲生儿女之间的关系寒了她的心。近年来,李女士疾病缠身,生病住院期间多是由再婚老伴照料,相关的费用也由老两口自行负担。李女士认为生病住院期间儿女各方面均对其关心照料不足,一气之下便一纸诉状将儿女诉至法院,要求儿女为其分担医疗费和赡养费。

本着“调解优先”的理念,承办法官首先联系了李女士的儿子和女儿了解情况,电话那头收到法院传票的儿女也是一肚子委屈:“我们做儿女的不是不养老,我妈的脾气性格有些跋扈,也不太讲道理,经常闹得举家不宁,改嫁这样的事也不跟我们商量,改嫁后也经常联系不上……”听到李女士子女言词中对母亲改嫁的不满,承办法官似乎摸到了矛盾的症结,心里有了数。

第二天,承办法官安排李女士及其子女面对面调解,从法律、伦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等多角度着手,对双方进行劝和,“赡养少不了陪伴和关注。平心而论,你们能时时陪伴、注意到老人的喜怒哀乐吗?老太太能遇到一个相扶相持的老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你们作为儿女也能少挂心一些……”

在法官的耐心倾听和疏导下,李女士母子从最初的冷脸相对、各说各理,慢慢变得心平气和、坦诚布公。儿女表示自己的做法确实不对,今后会主动履行赡养义务,并当即去银行提取了5000元现金交到母亲李女士的手中。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最终签订调解协议,子女每人每年支付老人3000元赡养费,并承担医疗花销。

老年人再婚后,子女是否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九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老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老年人选择再婚,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子女若不能做到时时陪伴、处处关怀,最起码应当对父母再婚的选择予以理解和支持,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文/通讯员 刘慧 信网记者 赵彦阅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2/25 14:18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刘慧 赵彦阅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