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2月11日讯 2023年,青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首位度、影响力、示范性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730亿元,同比增长8.1%,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和全市生产总值30%,位居全国第三。
构建大海洋格局,凝心聚力谱写海洋新篇
实施重点攻坚、一线调度、亮绩赛绩等“十项机制”,首次组织全市经略海洋大会、区市擂台赛等“十大活动”。组织全市海洋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北京、上海推介大会成功举办,向全球发出了青岛“海洋之约”。以改革激发“蓝色动力”,发布20项创新案例,蓝色自贸、蓝碳、深远海养殖等3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青岛海洋经济促进条例》迈出全省海洋法治化“第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意见”深入实施,“海洋好办”服务品牌牢固树立。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海洋之星企业倍增计划,一业一策精准滴灌三文鱼产业。中央办公厅两次海洋强国回访调研均给予充分肯定,海洋强省重点项目观摩获省市领导一致好评,青岛“一核引领”地位更加突出。
攻坚重大平台,海洋创新迸发蓬勃活力
崂山实验室高质量入轨,“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加速落地,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年内运行,海洋种业、海洋食品领域新获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市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增至32家,联合国粮食组织首批水产养殖参考中心落户青岛。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球首个南极磷虾基因组图谱在青发布,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体完工,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502家、占全省53%,省海洋科技创新奖70%花落青岛。大力实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动,开展现代海洋英才评选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专项,全市海洋人才总量达37.65万人,新增2名院士均来自海洋科研领域、驻青涉海院士达23人。
发力实体经济,蓝色引擎释放澎湃动能
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选聘10大海洋领军人物担任招商推介大使,新签约海洋项目115个,总投资过千亿元,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项目补齐了我市船舶、海工装备研发设计短板。总投资2000亿元的90个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97.8%。养殖工船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15万吨级的“国信2号、3号”开工建造,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达到6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21处。世界一流船艇研发建造项目潍柴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竣工投产,国内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在青交付,载重31.9万吨超大型油船项目签约。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进入临床试验。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项目落地。青岛港正式成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蓝梦之星”号邮轮首航,青岛国际邮轮实现北方首批复航,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指数我市位居第15位。
坚持融汇全球,开放合作架起蓝色桥梁
以海为媒,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举办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蓝色药库共同梦想”主题活动、太平洋岛国农渔业部长访青等重要国际性活动23次,接待联合国海洋事务特使等重要外宾一百余人,全市外事活动70%与海洋有关。国际渔业博览会成为世界专业水产展中规模第一、参展人数众多、国际影响力广泛的贸易展会。全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合作中心落地,亚洲唯一“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步启用,围绕《BBNJ协定》高标准承办我国政府主导的全球首场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研讨会,国际合作领域大幅拓宽,青岛海洋名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突出人海和谐,绘就美丽海洋生态画卷
制定国内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完成全省首笔海洋碳汇交易。海域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迈出坚实步伐,有效保障了上合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强化“前置打捞+近岸防御”处置策略,加大资源化利用,近海浒苔上岸量同比减少86%,市民、游客好评如潮。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扎实开展海上旅游专项整治,依法维护海洋伏季休渔秩序。实施海洋牧场集中整治,组织开展“净湾行动”,完成互花米草治理任务,涵养海洋生物资源。强化自然岸线保护,有序推进小岛湾、灵山岛、古镇口等生态修复项目,倾力打造群众亲海近海生态廊道。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信网记者)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