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1月30日讯(记者 赵彦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已经走过两年,两年来,一批有效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并对城市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点项目以极高的效率建设、建成,青岛城市面貌更美、城市功能品质更优、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有关经验做法得到住建部等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推广,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城市更新建设两年来的阶段性成果。从两年来的攻坚实效来看,青岛不仅做到了“快起步”,而且在许多领域已经开始“见成效”。
低效片区“蝶变”
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中之重,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以来,青岛聚力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坚持产城融合,把城市更新建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目前,青岛已经梳理了一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区域,实施开发再利用,已腾空土地近5万亩,一批高成长、高潜力的新兴产业正扎根在这片新空间茁壮成长,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新型显示产业园、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心城区片区、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6个专业产业园区(后两个暂未挂牌)正是在低效片区“腾笼换鸟”的成果。
例如崂山区株洲路片区,占地2000多亩的虚拟现实产业园,已经聚集了歌尔股份、小鸟看看等龙头企业;西海岸新区的王台片区,1.1万亩土地上,以京东方为龙头,引入中南高科、融合光电等18个重点项目落地;李沧区北客站片区,正在加快地铁TOD综合开发,打造以创意设计产业为发展方向的“设计之城”。
历史城区“复活”
青岛的历史城区也同样焕发新的生机。城市更新建设推动下,青岛历史城区不仅更好保留了城市记忆,更通过新业态的培育引入,让青岛老城区“火出圈”,破解了长期以来人气低迷的困境。
坚持修旧如旧,中山路及周边区域的修缮建筑面积达到166万平方米,历史城区传统风貌得到完整保护。除了建筑修缮、环境提升外,最重要的是产业重塑,将新经济形态引入到中山路历史城区,通过业态复兴激发中山路复兴。今年中山路主街的开店率高达98%,创了历年新高。大鲍岛、水龙池子、太兴里、三江里、银鱼巷、劈柴院等这些收藏着众多老青岛人记忆的地方,蝶变为“高大上”的时尚潮流聚集地,音乐节、画廊、咖啡馆、夜市等新业态再次汇聚,成为众多游客追捧的“网红”。
今年夏天,中山路人流量、客流量创历史最高。第二届上街里啤酒节期间,中山路区域共接待游客700余万人,日均接待30余万人,同比增长380%;日均营收近600万元,总营收近1.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沉寂多年的大鲍岛片区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旺季期间,接待游客量达303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突破8.2万人次,街区日均营业额约50万元。
城市“硬件”升级
青岛的城市更新建设,重中之重就在于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一系列问题,真正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成为青岛美好生活的日常。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活的“硬件”,两年来,青岛坚持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摆在城市更新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谋划实施了总投资4210亿元的135个基础设施项目。
从进出青岛的大交通体系来看,济青高速中线建成通车,青岛至济南又增添了一条快速通道;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完成拓宽改造,有效缓解了主城区与胶东国际机场之间的交通“卡脖子”问题。
从城市内部交通线网来看,启动了胶州湾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等20多条骨干道路建设,唐河路—安顺路、辽阳路快速路主桥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停滞10多年的跨海大桥二期工程今年6月建成通车,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南京路拓宽、福州南路改造等重要节点工程建成投用,近60条断头路实现贯通,地铁运营里程达到318公里、居全国第十位。
还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市内交通的南北大动脉——重庆路快速路主线高架及沿线9对匝道将于年底通车,主城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胶州湾第二隧道预计于年底左右启动主线盾构;辽阳路快速路地道北半幅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将于年底全面通车。同时,青岛地铁在建线路达到10条,“轨道上的青岛”建设跑出加速度。
产业导入更高效、道路交通更顺畅、市政配套更完善……城市更新,在为青岛打开高质量发展全新空间的同时,更是给城市面貌带来可喜变化,“宜居宜业宜游”的成色也将愈来愈足。[信网·信号新闻]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