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院分区售票的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信网走访青岛多家影院发现,分区售票现象普遍存在,单场电影差价最高可达20元。(详见《青岛多家电影院实行“分区售票” 单场最高差价达20元》)。所谓分区售票,指在观众席不同区域制定不同价格,网友对此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对影院中心部分的黄金观影区定高价表示理解,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影院分区有变相涨价之嫌。实际上,分区售票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精细化服务不能成为变相涨价的幌子。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分区售票无可厚非。电影院有自主定价权,分区售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只要在购票前,影院对所售电影票的价格进行充分、透明且合理的公示,不论什么位置的座位,明码标价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就不存在违法行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明确规定。
消费者感到物无所值,是分区售票产生争议的关键点。一方面,影院所划分的黄金区域与特价区域并不固定,一场电影在未满座的情况下,买低价票的观众在开场后可以随意选择空位,这对正常购票的观众来说并不公平。另一方面,影院银幕基本与影院等宽,在有限的空间中,除前排观众仰头观看姿势不舒服外,后排座位在视线、声音方面并无太大区别,即使选择边角座位,观影效果和舒适度影响不大。影院动辄划分三四类观影区域,范围划分标准是否科学,与所设价格是否匹配,都会成为分区售票执行过程中的漏洞。
当价格制定不统一,分区售票就从“普惠”变成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障眼法。有些影院将一个座位设为超低优惠价,并将最低价格标注至购票页面,当消费者被超低价格所吸引,进入选座页面发现仅有一个低价座位,其他座位均为高价,就会产生一种被骗的感觉。甚至有网友表示,选座时特价区显示已售罄,电影开场后发现整场观众寥寥无几,这种变相涨价操作很难让观影体验达到满意。信网在电影购票平台中发现,青岛某影院价格标注19.9元起,点进购票页面后并无19.9元可售影票,影票均在40元左右。如今看电影已经成为娱乐文化层面的享受,这就意味着,以普惠的价格降低观影门槛,使电影成为更加大众化的消费,才能争取更多消费者。若将分区售票变为“分区涨价”,不仅加大消费门槛,还会将更多人拒之门外。
思考分区售票背后的意义,更多源自于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期盼。2023年以来电影市场升温,却有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中表示“不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了”。高口碑电影偏少、票价偏高,不少影片团队为了宣发在上映之日就开始推送片段内容,加之网友在短视频平台中对影片的评价,对价格敏感的观众走进影院的意愿慢慢降低。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让消费者对观影过程满意尤为关键。死磕票价不如打开思路,用实际行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观影体验,吸引更多消费群体走进影院。
分区售票是影院降低观影门槛的方式,提供精细化服务是一件好事,莫要背离初心。如何将创新服务做到消费者心中,既考验影院经营能力,又考验影院对观众的责任心。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