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春季招聘的关键期,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开始走上求职路。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山东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81.1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提供了人才资源,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亦无法回避。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牵动着千家万户,更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对此,山东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力争将就业压力转化为人才动力。
政策发力送岗上门 稳住就业基本盘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经济复苏的“进度条”正在加速,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逐渐增长,就业市场呈现供需两旺局面,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常常困扰着用人单位和求职学生。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初,山东省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专项活动的通知》,确定2023年在全省统筹开展15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上新台阶。
一方面,山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2023年“春风送岗”行动,预计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万个;创新运用“直播带岗”形式,让企业在线推介岗位,与求职者“云上”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山东从细微处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拿出“真金白银”,对招用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建立健全毕业去向登记服务和离校未就业登记服务“两项”制度,为每名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至少一次职业指导、三次岗位信息、一次技能培训机会或就业见习机会……山东通过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从宏观层面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托底”。
在山东淄博举办的“青鸟计划”高校学子化工专场招聘体验活动上,通过走访参观,齐鲁工业大学2019级本科生韩健星已与淄博俊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达成签约意向,这是山东共青团聚焦人岗精准匹配,校地联动扎实开展就业服务季的一个缩影。
高校创新帮扶模式 为就业做好铺垫
毕业生就业质量与高校招生工作环环相扣。按照传统的社会招聘方式,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面对面进行沟通,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仅仅依靠简历、成绩单等资料,在短时间之内建立互相信任存在一定障碍。与用人单位相比,学校更加了解学生,山东各地高校积极牵线搭桥,做毕业生求职的“中间人”通过完善就业指导、教师“直播带岗”等方式强化校企合作,将促就业的努力延伸到细节,让毕业生不必东奔西跑,在学校完成求职的大部分流程,促进用人单位与求职毕业生间的沟通和互信,既更加精准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岗位,又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大大提高招聘效率,实现多方共赢。
潍坊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将培养前置。“00后”小伙张建韶是潍坊科技学院·潍柴现代产业学院学生,目前正在潍柴公司的高端数控加工中心进行3个月的岗位认知学习,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今年毕业后,他无需进行二次培训,可直接入职。
此外,山东大学开展走访用人单位专项行动,新建100余个就业实习基地;山东还将举办“万企进校园”“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就选山东”校园招聘会、春季就业双选会等活动,汇聚岗位资源,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高校的这些用心用情的探索和实践,为毕业生就业之路保驾护航,体现了教育部门的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
以正确就业观跃入人海 奔赴美好未来
作为就业的主体,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自身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求稳心态比较明显,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公务员、事业编仍然是部分学生的首选,央企、国企提供的岗位也更受学生欢迎。职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通过实习实践累积经验,适应社会环境,找到自身理想与职场需求的契合点,先实现就业再谋求更大的发展。
面对就业新趋势,近年来,青岛不断优化职称评审服务,破除“唯论文”壁垒,助力更多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在全社会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就业氛围。今年2月,青岛一企业研发中心副主任摆脱大专学历、工作资历限制,经过技术带头人的举荐,顺利获评副高级工程师,迎来职业发展春天。
就业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高校、毕业生任何一方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活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创造力。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就业作为支撑。接下来,山东将继续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助力学子们开启人生新旅程。
信网评论员 戴慧慧
[来源:信网 编辑:胡晨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