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4月15日讯(记者 陆彦蓉)“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青岛市中小学的在校生数不断增加,而教师招聘主要补充因退休或离职等原因空出的编制,中小学教师实际编制不足,师生比例失调现象较为严重。为此,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二中校长王先军提出,建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适度增加教师编制数量,完善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及特殊人才的引进和管理。
王先军指出,因编制总量限制,为维持生师比的均衡,保证正常教育教学,在学生数量剧增的前提下,学校只能依赖编外教师解决师资不足问题。这样一方面导致学校经济负担较重,另一方面编外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待遇总体偏低,给管理也带来了一定困难。
“基础教育学生数呈上升趋势,然而教师编制设定是一人一岗,这个设定是在保证这个教师不生病、不请假等情况下考虑的,这与教师病事假的权益、二胎生育的权益、专业培训的权益等不可协调,于是导致教师编制配备标准与教育实际需求脱节,最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育人效果。”王先军说。
为此,王先军建议,盘活事业单位编制存量,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教育一线合理倾斜,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其次,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小学师生比,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总量。“应充分考虑城市化发展、在校生规模变化、中小学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等诸多因素,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实施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调整,优先保证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正常增长。”对青岛市现有中小学校编制核定口径进行调整,从按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调整为按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教辅人员按教师核编总数一定比例的标准进行核定。
“适当放宽编制实名制系统管理权限,在确保区域总体不超编的前提下,不对每一个单位的超编、空编情况作限制,允许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动态调整。”同时,推动学校教师岗位设置与教师编制脱钩改革,在设置岗位时按学校实际需要配备教师数进行设岗。
此外,王先军发现,青岛市教育系统在全国高质量人才引进方面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竞争力不足。他建议,市政府高规格统筹各部门力量,从政策、福利、配套等高度综合协调,系统思考,制定青岛市教育系统引进优秀专业人才一揽子计划。调整目前教育人才引进门槛,改变重荣誉、轻业绩的引进导向,人才认定不唯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重视综合评价实际能力和业绩的“含金量”。
[来源:信网 编辑:椰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