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6月6日讯 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获批四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和善作善成的勇敢担当,深度军民融合,全面经略海洋,建设美丽新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智慧港口建设全国领先,“机器人”成为码头上的主角;船舶海工制造实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拥有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最大海藻加工基地……
作为国家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以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的发展路径,全面提升新区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努力担当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
2013年至2017年,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长到1019亿元,年均增长20%,海洋经济总量四年实现翻倍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1.8%增长到31.7%,年均提升2.5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综合考核指标连续四年全市第一。2017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全省和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1.2%、7%和35%。
交出这样一份优异的海洋经济成绩单,得益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从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内涵提升转变。
船舶海工制造迈向深远海
作为全国重要的船舶海工生产基地,新区海工平台设计制造及总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准,船舶行业形成从修造船、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到港口及船用机械的完整产业链。新区生产制造的国内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等高端产品享誉海内外。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信网在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看到,和传统码头人来人往不同,整个码头上“空无一人”,取而代之的是依靠智能生产控制系统远程遥控的全智能化机器作业,像高楼一样鳞次栉比的“机器人”成为码头上的主角,而工作人员只需坐在远程监控室里,看着屏幕里的他们完成集装箱的装卸、堆存等作业。
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位于前湾港区四期5-10泊位,岸线长2088米,纵深784米,前沿水深-20米,年通过能力520万TEU,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0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舶。该码头由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由青岛港自主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采用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技术设备,颠覆了传统集装箱码头作业模式、管理模式,实现决策智能化、生产流程化、操作自动化、现场无人化、能源绿色化。
在全自动化码头目前两个泊位作业中,后方生产控制中心9个远程操控员承担了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减少操作人员约85%,提升作业效率约30%,码头设计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40自然箱,是当今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集装箱码头。
海带变医用敷料升值300倍
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比重快速增加。海藻酸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和40%;褐藻胶国际市场占有率25%。衣康酸、异麦芽酮糖,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海洋微藻生产高附加值DHA,生产规模国内最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00亿元,增长17.7%,拥有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最大海藻加工基地。目前,新区海洋生物产业逐渐向医药领域提升拓展,重点生产空心胶囊、医用辅料等。
作为全球海藻行业的领军企业,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被誉为青岛“新五朵金花”。在该集团的展厅,工作人员向信网展示了这样一幕:一卷白色医用绷带沾血后,瞬间凝固成胶条状,出血的伤口不会再跟绷带粘连在一起,而且还能促进伤口愈合。这种神奇材料的成分之一便是海藻的提取物——海藻酸钠。海藻酸钠等主导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线管负责人给信网算了一笔账:从1吨8000元海带中提取海藻酸钠的价值为1.6万元,将海藻酸钠做成海藻纤维就变成8万元,再做成终端药用辅料就变为240万元,升值300倍。
海洋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极
2017年,新区滨海旅游业快速增长,实现总收入219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213万人次,分别增长14.7%和20.6%,连续多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滨海旅游向高端发展,游艇旅游产业成立了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018年3月23日,2017-2018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参赛团队结束了在青岛西海岸的停靠,开启了第九段前往美国西雅图的航程。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海比赛。本次停靠的亮点是首次启用青岛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星光岛万达游艇会码头,预计将成为新区滨海旅游的新热点。
此外,全省首家面向海洋产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全国首家海洋权益交易市场实现海域使用权增值率高达600%,海汇村镇银行创新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交通银行筹划海洋经济专项授权额度由7亿元提高到50亿元。正在成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等。
海洋科技服务业也在迅速崛起。国家级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工程实验室投入运行,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中心获批全省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项目加快推进。海上综合试验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重点平台加快建设。
海水淡化全产业链加速形成
海水淡化产业实现新突破,一条云集了自主核心技术、装备制造集成以及项目设计施工的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加速形成。
位于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的海水淡化项目日出水量达10万吨。“这项工程打破了国外对海水淡化核心技术的垄断。”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国内第一个自主设计研发、自主投资建设、自主管理运营的海水淡化项目。
如果说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循环经济的范本,那么西海岸新区的三泰膜项目则是专注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膜产品研发生产,同时涉及膜设备集成,以及水处理相关项目设计施工的“全能选手”。
三泰膜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滤膜、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将陶瓷纳米粒子应用到膜加工工艺中,使出水率一举提高了20%。该项目投产短短两年来,产品已远销印度、越南以及新西兰等国,正成为亚洲品种最全、产量最大的膜生产基地之一。
2017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储备蓝色经济项目170 个,总投资约 2683 亿元;年内共完成投资167.8亿元,其中,新竣工项目20个,总投资59亿元。77 个项目列入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 14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 55%和 69%;联想海洋产业运营总部、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7个项目列入省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总投资704亿元,占全市列库项目总额的82.9%。信网全媒体记者 张孝鹏
[来源:信网 编辑:三人目]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