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月12日讯 “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医院急诊科医生最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科的工作状况,往往体现了一家医院的医疗水平。青岛政协委员周长勇作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任,此次两会他提案了关于大力发展急诊医学事业的提案。
急诊病床资源紧张
信网见到周长勇时,他正准备在房间提交今年在政协的提案。作为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任职23年的大夫,周长勇可以说是看着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变迁。
周长勇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分级诊疗的逐步实施,人民群众对急诊医疗,特别是优质急诊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大医院对急诊的发展相对其他学科较为滞后,这就造成了在大医院急诊科一床难求的现象。“就像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讲的:急诊科永远缺少一张床的现象。在青岛医院里尤为普遍。我在医院就诊时就发现很多急诊病人不相信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即便是很多经急诊紧急处理的病人不需要继续在三甲医院住院,可以回基层医院继续治疗,但由于病人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以及医保政策原因,导致这些病人宁愿睡在地下也要滞留在急诊,这就使急诊资源被占用,效率也大大下降。”
居民就诊首选大医院现象严重
急诊科是医院里最忙碌的诊室,周长勇告诉信网,现在市区内居民在需要急诊服务时往往都会首选大医院,而很多从基层医院转来的患者也不惜要到市区内几所大医院求治。“这就造成目前我市各大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有的病人一等几个小时也看不上病,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更重要的是难以保证医疗安全,甚至严重影响了危重病人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
“现在很多医院急诊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人民群众对急诊服务的需求。 对此,我们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深有体会,医院里经常出现救护车将患者拉到医院,但医院急诊科没有接待能力而无法将病人放下的情况。”这些现象,让周长勇决定在两会上提出提案,大力发展急诊医学事业。
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急诊医学事业
在周长勇看来,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加强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借助大医院的力量,促进基层医院和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医疗水平的提高,并制定相关医保鼓励政策,才能让急诊病人愿意并放心地去治疗。
在此次提交的提案中,周长勇表示还需要调整相关医保政策,“在急诊观察治疗的患者,除非特殊情况,原则上留观超过72小时的,超过的部分不予报销,这样一些不需要继续在三甲医院住院的病人就会主动到二级医院或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住院治疗,急诊资源就获得了有效利用,并且会降低医保费用。 ”
另外,周长勇还建议在政府主导、医院积极参与下,无论从急诊科规模、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急诊医学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建议由青岛市政府牵头,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医院、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专家们举办研讨会,讨论青岛市急诊医学的发展。
信网全媒体记者 顾青青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