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0月19日讯 “老师”这个词对所有人来说并不陌生,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而作为一名自闭症儿童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和别的老师又不一样,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又饱含了太多的艰辛。近日,信网(0532—80889431)走近这样的一位老师,她就是青岛圣之爱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班的班主任石磊老师。
从初次接触到慢慢习惯
近年来,随着诸多因素的影响,自闭症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关爱自闭症患儿也引发了社会的不少关注,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与这些自闭症患儿长时间接触过,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世界是怎样的。而作为一名自闭症患儿班级的班主任石老师,她的感触和体会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明了的。
2015年,年仅三十岁的石老师刚生完宝宝,想找寻一份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工作,“当时,我看到圣之爱康复中心在招聘自闭症儿童班老师,因为之前从没接触过这个领域,对于自闭症的了解也只是局限于电视,想着自己可以尝试这个工作,帮助这些孩子。”就这样,石老师一干便是两年。
由于这些患儿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平时上课都是一对一模式。石老师每天要给10个孩子上课,每节课时为45分钟,一天的课程安排的非常满,只有中午1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一整天下来,嗓子哑的几乎说不出话,“晚上回到家,其实真的不太想说话,但是自己的宝宝刚上幼儿园,还得辅导她,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记得,那是我刚工作的时候,那时候还处于实习阶段,班上有一个十几岁的自闭症患儿,有一次在课上,我讲着讲着,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变得很狂躁,情绪也很激动,把班里的电视、桌椅都给推倒了。我当时害怕他摔东西,就把他安抚在椅子上,用手按住他,想慢慢地安抚他的情绪,可是他一口咬在我的胳膊上,迟迟不松口,我当时吓坏了,那时是冬天,我还穿着毛衣,回到家后,发现胳膊肿得可高了,还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说到这儿,石老师嘿嘿一笑,羞涩地像个邻家女孩儿。“这个牙印至今还在胳膊上,应该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吧。”
不仅是老师也是每个家庭的调解员
石老师告诉信网,这些孩子不同于普通孩子,认知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其他孩子弱一些,需要反复的告诉他们,重复几十遍都是常事。要有耐心,慢慢来,慢慢习惯和适应了这份工作,自己的抗压、抗打击能力也变得很强了。她告诉信网,自闭症恢复起来很慢,完全康复的几率又很低,不断地指导孩子做训练,但是效果却不是立马能看到的。所以,有些家长见到孩子恢复的慢就会怀疑老师是不是没有好好教,就会不断给老师施加压力,这种事情也是很常见的。
“孩子们真的很可怜,我想要去帮助他们,自从我从事这个职业以后,我深入地接触了这些孩子,发现每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所承受的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她告诉信网,其实自己不仅仅是孩子的康复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所在家庭的调解老师。一个家庭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无疑是晴天霹雳的,家庭关系也会受此影响。“有一次,一个家长半夜十一点多给我发微信说,不想要孩子做康复训练了,坚持不下去了,我劝了她好久,又开导了她老公,这才同意让孩子继续上课。”石老师说。
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如果让您再选择一次,还会选择这个职业吗?“我想我会的,我本身就从事教育,一直在跟孩子打交道,而且干的时间长了,也有经验了,比较得心应手,陪着孩子一点点儿进步,感觉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变动,我想我会一直干下去的,我不后悔。”虽然石老师的这番话说的很质朴,也很简单,但声音中透露出的那份肯定和执着我们不难感受。
有人说:“自闭症孩子不是异类,他们只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另一群人,他们在另外一个宇宙里是孤独的,我们不妨像一个友善的外星人,试着用诚意敲敲门。”石磊老师就在做着这样一件意义不凡的事,她奋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道路上的第一线,她寄托了太多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也祝愿孩子们能够早日康复,我们为你们加油! 信网全媒体记者 丛黎
[编辑:亚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