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2月26日讯 《青岛市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是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专项规划,同时也是“十三五”期间统揽全市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信网(0532-80889431)了解到,至十三五末,青岛市建筑业发展将形成行业结构完善、市场布局合理、产业体系良好、企业“高、精、专”结合、人才储备充足的发展格局,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步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十三五规划大数据
主要经济指标方面,2020年,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4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实现增加值735.3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实缴税金14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1%。
市场布局方面,基本形成本市市场和市外市场并重的市场布局,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埠外和境外完成的施工产值占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的30%左右。
企业发展方面,争取5家企业上市,扶持2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25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将取得对外承包经营权的企业规模发展为30家。
人才素质方面,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高超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注册建造师、监理师、造价师分别达到21000、1650、1800人,技师数量达到3000人,一线操作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质量安全方面,每年争创6个以上国家级质量技术奖项,22个以上省级质量技术奖项,进一步降低影响使用功能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发生率。安全生产达标率和文明施工达标率均达到100%;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
实现行业发展转型升级
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全面推行“互联网+”战略,通过政策引导,不断加快BIM技术在青岛市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推进步伐,探索“网上劳务市场”新模式,破解“用工荒”、“打工难”问题;提升建筑业企业的融资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参股、上市、银企联合等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引导企业积极参与BOT、PPP等新型项目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项目,积极推进和完善配套措施,鼓励企业提升建筑工业化生产和施工能力;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创新项目发包模式,积极推进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
加大外埠市场开拓力度
扶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建立工程项目技术服务机制,对市外工程遇到的难度较大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会商,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扶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鼓励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承包境外工程项目。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进一步提高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取消劳务企业资质序列。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总承包企业直接管理建筑工人队伍,大力压缩“包工头”生存空间。加强建筑业农民工班组长队伍建设,实现农民工科学、有序管理。
加强建筑市场信用管理
构建全覆盖的市场信用平台,健全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将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等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信用考核的全面覆盖;
加强区市统筹,加强对各区市应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的督查考核;发挥信用评价作用,将信用评价结果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全行业和监管全过程,促进企业严格按照市场主体考核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
坚持依法治业,严厉查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及质量安全事故,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单位的处罚力度,尤其对建设单位承发包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坚决淘汰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创建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环境。
坚持公正执法,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加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置力度,形成违法案件及时发现、笔录准确、适用条款得当、程序快捷规范的查处机制。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探索建筑产业化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完善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强化预拌混凝土企业管理。
结合住宅产业化发展方向,制定实施行业发展战略,引导预拌混凝土行业升级换代向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发展。鼓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培育发展一批具备设计、生产和安装(施工)能力的预拌混凝土装配式预制构件综合性专业承包企业。打造预拌混凝土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省、市级地方品牌,积极引导、推动本地区品牌企业跨地域发展。
加强工程造价监管
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制度建设,强化国有投资工程造价控制,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研究,分析、测算工程成本构成价格信息,及时编制、补充和完善相关计价依据。
推动中介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化中介行业改革,优化中介行业发展环境,鼓励大型中介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域的兼并、重组,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中介企业,带动中小中介企业规范化发展。
推动监理企业发展,推动造价咨询企业发展,推动招标代理企业发展。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对接相关行业发展步伐,加强市场信用环境建设。
推进中介机构从业行为和市场信用信息发布,及时公开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不良行为信息,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社会监督,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信用环境。
信网全媒体记者 刘裕 通讯员 刘静雯
[编辑:可可]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