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天赋基因检测”不足以预测命运 专家:警惕隐私泄露

原标题:“天赋基因检测”是噱头还是科学?专家: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近些年,不少家长被号称能为孩子进行“天赋基因检测”的宣传所迷惑,在口腔黏膜取些唾液,送至机构检测,便能测出孩子有哪些天赋,从而为“定向”培养孩子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花费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给孩子做检测,果真能预知孩子的天赋吗?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所谓“天赋基因检测”,大都宣称只需要家长用测试机构所寄的采样工具,在孩子口腔黏膜刮一刮,常温保存好样本后,就可以寄送到机构检测,10天后就能出结果。但是专家强调,正规医疗机构根本就不提供“天赋基因检测”。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 赵秀英:在我们国家现在没有一个医院在做这种预测天赋的基因检测。

事实上,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测试结果通常以概率形式呈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即使测试结果显示某些特质或能力的倾向,也不能确定其将来的表现如何。

专家表示,所谓“天赋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唾液等进行基因测序,来找出孩子具备优势天赋基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型或突变,来评估与某些能力或特征相关的遗传倾向。

目前,市面上的“天赋基因检测”通常包括评估约40种不同的遗传特质,如乐观性、冒险精神、社交能力、音乐才华、表演才能、文学倾向等。事实上,任何一项基因检测,其科学性都是建立在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及循证研究数据上的。

专家强调,天赋的确存在,但具体哪些基因带来哪些天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不明确,更不足以作为依据预测一个孩子的命运。

所谓“天赋基因检测”包裹在科学外衣之下,颇具迷惑性,家长要理性对待,避免落入商家的消费陷阱。此外,还要警惕测试结果被滥用的可能性,避免侵犯个人隐私。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1/20 07:49
· 来源 ·
央视财经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