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人工智能大模型:从“吟诗作画”到赋能千行百业

原标题:人工智能大模型:从“吟诗作画”到赋能千行百业

只需输入简短的文字,就能生成图画、创意、文本;30秒生成未来10天全球气象高精度预报结果……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蓬勃发展,从“吟诗作画”,到赋能千行百业,各种各样的新应用层出不穷。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大模型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大模型数量排名全球第二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汽车机器人”改变人车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人工智能跳水辅助训练系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矿山大模型“指挥”采煤,提高生产效率……近一段时间以来,密集发布的大模型“各显神通”,让人惊叹不已。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指利用大规模数据和强大计算能力训练出的模型,可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

如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多地积极出台大模型相关政策举措、整合创新资源、布局新兴赛道。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人工智能算力券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加快培育产业生态。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百余家大模型企业,相关企业积极进行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应用,在工业、政务服务、医疗、金融、交通等垂直领域开展广泛探索。

9月28日,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在徐汇滨江揭牌。上海采取市区联手的方式,在“模速空间”内部署了开放数据、测试评估、算力调度、融资服务、综合服务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大模型初创企业提供必要的要素保障。

放眼全国,各类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从办公、生活、娱乐向医疗、教育、设计等行业加速渗透,展现了人工智能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赋能潜力。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研发的大模型数量排名全球第二。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云算、智算、超算等协同发展,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目前,我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正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陶青说。

处于布局关键窗口期 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11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在杭州举办。杭州市市长姚高员介绍,本届数贸会重点展示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产品的前沿场景,与上届相比看点更多,首次汇聚全球50个大模型,内容涵盖大语言模型、视觉大模型、生物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

专家认为,大模型的长期价值将通过行业应用实现,而应用场景是关键。随着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数字资源优势,为大模型提供了更深入、更丰富的落地场景,以及能够“持续训练,终身学习”的环境。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涌入大模型赛道,智能算力资源供给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相关预测显示,人工智能算力过去几年大体上年均增长率为70%。未来,大模型创新发展的算力需求将更加突出。

今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释放工业、金融等重点行业对算力应用的需求潜力,激发智能算力、边缘算力等全场景应用创新活力,推动算力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释放数据价值。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大幅提升研发、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推进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拓展特色应用场景。

“我们将发挥大模型强认知、强交互、强生成的特点,促进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升级迭代,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陶青说,要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一批生态型创新联合体。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当前,大模型处于布局关键窗口期,我国应进一步支持大模型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产品自主突破。加速推动各行业融合应用,打造一批高价值应用场景和测试床。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强化算力资源调度协同,为大模型创新迭代提供要素保障。

机遇与挑战并存 重视防范安全风险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等问题。

如今,大模型日新月异,如何统筹大模型发展和安全引起人们关注。甚至有人担忧:当机器有了“聪明的大脑”,是否会给人类带来风险甚至灾难?

对此,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伦理风险,但距离真正产生自我意识而失控还很远。“现在大模型学习还是在人为设定目标下训练,短期内不用太担心它的危害性。”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邱锡鹏说。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长远来看,推动大模型高质量发展,既要营造创新生态,又要重视防范风险,为行业发展“立规”。

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

“我们不仅需要人工智能界的参与,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学者,共同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框架,确保它符合人类价值观。”专家认为,大模型正在深度融入人类社会发展,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重塑产业格局、巩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支撑技术。要强化伦理风险治理,促进国际合作交流,让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化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伦理治理、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协同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本报记者 刘坤)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1/16 09:28
· 来源 ·
光明日报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