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天都能收到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甚至还常常有耸人听闻的谣言在网络上迅速蔓延传播。这些网络谣言混淆视听,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危害很大,不仅会伤人于无形,也会破坏社会信任、扰乱社会秩序。加强治理,让造谣成为“高成本买卖”,铲除网络谣言这颗“毒瘤”,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 谣言情绪导向性强 近期热点辟谣速览
-
-
“平度市人民医院23人感染H7N9病毒死亡”老谣言屡辟不绝
实际上这是一则被迭代传播过多次的老谣言。2019年青岛网警巡查执法就曾发布辟谣信息,确认该谣言系平度人袁某某编造发布,今年4月,平度市人民医院再次发布辟谣信息,核实相关内容实属谣言。
-
青岛莱芜一路因剁肉发生“命案”?警方称未接到类似警情
8月7日,一段视频在青岛市民的微信群中广泛传播,视频下方另配有文字:“莱芜一路一居民小区,楼上两口子剁肉,楼下小伙子嫌吵,争吵起来小伙子把老两口都杀了。”记者通过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获悉,市南公安没有“0519”车牌号警车,也没有接到过类似警情。
-
青岛莱西望城甲流死了一个小学生?谣言!
7月31日,一条题为“莱西望城甲流死了一个小学生,为什么不上报”的问答流传在青岛人的微信群、朋友圈,引发网友讨论。经莱西市委网信办联合教体局、卫健局、望城街道核实,莱西市并无因甲流死亡的学生,网传信息为谣言。
-
官方辟谣“地震云”:与地震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据了解,云形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大气圈当中完成的。而地震是发生在岩石圈里面,所以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证明,云可以预示地震的发生。网上所谓的“地震云”,主要是高积云与层积云两种。高积云的出现说明天气很好,层积云的出现代表会有降雨,与地震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
- 造谣引流的生意经 是对网络生态的严重腐蚀
-
-
“打工赚钱给爷爷治病”?短视频博主被警方约谈
朱某文长期直播带货,为博人眼球、引流吸粉,提高带货收入,其在网上借鉴抄袭,杜撰了“卖惨”故事,再以支付底薪 提成的方式,雇佣张某升来玉山参与拍摄短视频,并饰演“卖惨”的主角。
-
警察执行任务撞伤3名路人?拍段小视频剩下都靠编
信息发布人到案后,承认自己在上班期间看见场景,出于好奇拍摄了视频。为博取眼球,增加粉丝量和关注量,脑补后配上“公安执行任务撞上路人3人”的文字并发布至短视频平台。
-
“女子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系摆拍
网络女主播沈某(女,24岁)与成某康(男,24岁)、龚某(女,28岁)、文某(女,32岁)在餐馆内,按照既定剧本摆拍“遭陌生人要求陪酒”视频,意图博取流量,吸取粉丝关注。
-
- 从源头掐断利益链条 谣言才能无隙可乘
-
-
青岛强化网络辟谣工作 助力网络文明建设
为进一步整治网络谣言乱象、净化网络生态,着力阻断谣言传播,挤压谣言生存空间,青岛市委网信办从提升辟谣时效、加强部门联动、提升辟谣质量3个层面发力,不断推动网络辟谣工作提质增效,助力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
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要“打七寸” 切实斩断其源头
网络谣言危害严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毫无来由的一段话、一张截图、一个视频,配之以夸张的描述、耸动的标题,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引发大量关注。一段时间后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但要想消除不实信息已经造成的危害和恶劣影响,需要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 加强网络谣言治理与监督 净化网络生态势在必行
-
-
国家网信办:92万余个违规“自媒体”账号被处置
严厉打击部分“自媒体”在“胡某宇事件”“中电科加班事件”“医生倒提婴儿疑似虐待”“‘婆孙平移插队’视频购买流量增加热度”等热点事件中,借机造谣传谣、恶意炒作等违规行为。对谣言首发、多发的“自媒体”,依法依约予以关闭……
-
公安部整治网络谣言百日: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
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近8000家(次),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有效净化网络生态。
-
中央网信办依法查处杜撰、歪解公共政策的造谣传谣账号
一些自称为“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的账号,无中生有,在网上发布“能够帮助每个市县获得10亿—100亿元政府补贴资金”等不实信息,干扰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秩序。已依法对微博平台“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先导成牧宫”等造谣传谣账号作关闭处置。
-
北京市网信办关闭“山东观察”等1571个“自媒体”账号
仿冒官方媒体账号违规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账号“山东观察”通过仿冒地方媒体官方账号,多次违规发布新闻信息内容,扰乱传播秩序。平台已依法依约对该账号作关闭处置。
-
传播大运会谣言信息 国家网信办公布典型处置案例
“sunyujun112”、“用户7807042144862”、“不安分的馒头”等网络账号发布大运会筹备相关谣言,编造志愿者虚假招募信息,恶意翻炒旧闻旧事关联大运会,欺骗误导网民。已依法对上述账号作禁言、关闭处置,并暂停相关账号营利权限。
-
- 让造谣者心生忌惮 整治网络谣言须亮出法治重拳
-
-
被造黄谣博主上演“教科书式维权” 能复制吗?
近年来,“能动司法”“能动检察”等理念逐渐走向实践,办案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提前、主动介入相关案件侦办,不仅有助于降低受害方的维权难度和成本,也有利于揪出躲在暗处的造谣者,让其付出沉痛的代价,从而防范类似行为和案件的发生。
-
报道“错换人生28年”记者被造谣 法院判被告致歉并赔偿
“河南交换人生案”首发报道记者刘名洋,此前曾表示深圳市智微技术有限公司官方微博账号“掌上智微”,曾多次发表捏造其与姚策遗孀熊某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的言论,并煽动网友对其进行网络攻击。刘名洋多次对“掌上智微”的言语攻击向新浪微博进行投诉,但审核均未通过,于是刘名洋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
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 谁是网络谣言的幕后推手?
公安机关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利用热点话题炒作实施敲诈勒索,通过炒作热点案事件引流牟利,以及为虚假信息有偿代刷“转评赞”的“网络水军”团伙扩线深挖,依法开展侦查调查和打击处置。
-
山东公布打击编造“小区内有鳄鱼”等10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山东网安部门持续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整治力度,全力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截至目前,全省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77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1499条,关停违法账号196个。
-
- 养成多做一步习惯 公众也需补上媒介素养这堂课
-
-
起底假账号:官方机构、身边熟人的账号都可能有假
近期,不论是公安机关还是社交平台连续披露了数起涉及“假账号”的案例。这些假账号有的冒充官方机构甚至国家部委,有的冒充每天会见面的熟人,还有的冒充公众人物。而“李鬼”们的目标很一致:通过假账号获取被害人信任,继而实施诈骗。
-
关于网络谣言的法律常识 你了解吗?
编造、故意传播网络谣言,轻则承担侵权责任,重则罚款拘留,甚至涉嫌犯罪。另外,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共同构建文明有序的清朗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