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35年山东交通将变成这样
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对《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进行解读。
聚焦打造互联互通、流通服务、智慧智能、绿色低碳、现代治理五个示范,我省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智慧绿色水平显著提升。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玉宏介绍,2022年以来,山东综合交通投资超9000亿。建成5条高速铁路,出省通道达到5个,全省高铁里程跃居全国第1位。建成16条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60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提升到37.9%。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加快建设,大型泊位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京杭运河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直达长江。烟台机场二期、济宁大安机场建成投用,机场数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方面,278条国际货运航空、海运外贸航线和56条中欧班列运营线路通往世界各地。张玉宏介绍,我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1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跻身全球沿海十大港口。开行“济青快线”列车,济南青岛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行。全省机场累计执飞航线631条,拥有3家吞吐量千万级机场。济南、青岛、临沂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建设方案》明确将锚定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目标,以互联互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做好示范。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于永生介绍,到2035年,我省将率先建成交通强国示范区,基本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全省高速(城际)铁路里程达到65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5000公里(含研究线位约3000公里),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6个、通用机场达到100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及以上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速,县级行政中心45分钟上高铁、60分钟到机场,设区市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铁、50分钟到机场,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400个,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700公里,有力支撑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市间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的“123”客运通达网和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123”物流网,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进一步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再提速、再提效,《建设方案》提出将率先建成“三个样板”。“围绕率先建成一体高效、链接全球的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样板,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客货运输服务提质增效、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4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山东在全国乃至全球交通运输格局中的优势。”于永生介绍,在率先建成创新赋能、多元融合的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方面,我省部署研发新技术、推进数智化、探索新规制、培育新业态、壮大低空经济等5项重点任务,积极培育和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以创新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围绕率先建成绿色人文、安全韧性的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样板,部署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运输文化发展、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等3项重点任务,助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全国交通运输转型发展新高地。
全力推动交通运输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建设方案》还提出将实施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工程、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工程、“东西南北中、一环游山东”旅游风景道建设工程、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示范工程、济青航空双枢纽建设工程等十大示范引领性工程。
记者 陈景郁 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