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山东深刻把握“两个结合” 深入推进文化“两创”

原标题:齐风鲁韵汇江海

美丽的齐鲁大地,山海相拥,文脉绵延。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美誉的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齐鲁风韵浩荡悠长。

近年来,山东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加强顶层设计,深耕人文沃土,探索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以守正创新、固本培元焕发中华文化时代光彩,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不断迸发新活力。

鉴往知来,深化研究阐释延续文脉

皇皇巨著,浩如烟海。

今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齐鲁文库·典籍编》第一辑100册等正式发布。

作为“山东文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文库》共分典籍、研究、史志、人物、文物、文学艺术、山水、科技、红色文献九编,成书规模约13亿字,4000多册。

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齐鲁文库》学术委员会成员杜泽逊介绍:“按照计划,我们将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逐步扩展至山东现代文化研究出版,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优势。”

齐鲁大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凝结着古圣先贤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斯文在兹,弦歌不辍。山东立足文化资源禀赋,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等为一体的研究阐释体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2017年4月,一项旨在系统调查海外汉籍,并借助缩微、扫描复制等方式,实现珍本汉籍再生性回归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在山东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900多名学者开启了一场对海外珍稀汉籍的寻觅。

工程首席专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郑杰文说:“将逸散海外的中华典籍重新归拢、开展研究,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已调查境外1988家藏书机构,基本掌握了境外汉籍存藏情况,团队从中发现了1900多种中国大陆缺藏的珍稀汉籍,并复制回归1600种。

集腋成裘,融会贯通。山东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力量和资源,先后搭建多个研究阐释平台,推出一批优秀成果。

2019年8月成立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以建设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儒学国际交流传播高地等为目标,持续推进《论语》译介工程,推动出版《儒典》《儒学百科全书》等丛书,与北京大学等16所院校合作办学,联合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已有1000余名。

春韵润心,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铸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为人诚信是孔子教导学生的重要内容。”在济宁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100多名民宿、餐饮经营者聆听了一场诚信主题的宣讲。

“诚信立本,做买卖靠的就是信誉,有了诚信文化支撑,生意才能越来越红火。”儒乡餐馆店主张奉军说,宣讲倡导的美德与日常经营息息相关。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介绍,作为尼山脚下的“文旅村”,今年以来鲁源新村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良好的村风民俗打响了招牌。

近年来,山东围绕文化“两创”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美德健康新生活。

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东大学图书馆里,学生们能观看古籍装帧印刷演变、体验古籍修复技术,沉浸式体验古籍魅力,感受传承千年的文化内涵。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桑晓旻介绍,山东大学建起图书馆、学校、社会三层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同心圆,利用古籍特藏文献打造“文化沉浸式”育人环境,既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也增加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创新意识。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之美润泽心田。山东依托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融通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心态等育人环境,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黄河奔腾,运河流淌,“两河喜鹊”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山东聊城的街头巷尾,他们入户与老人话家常,主动服务困难群体,成为群众眼里的“贴心人”。聊城市以“两河喜鹊”志愿服务品牌为引领,实现全市文明实践规范化配备率达100%。

齐鲁大地好人多,山东各地倡树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全省2450多万名志愿者引领文明新风尚。

博观约取,跨越山海烛照文明未来

文明,因互鉴而鲜活;文化,因传承而不朽。

十年来,文化“两创”在齐鲁大地哺育出一片五彩缤纷的园圃,互鉴传承之花如一盏火烛,照亮前路。

今年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来自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

“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仍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刘廷善这样说。

“对话”“交流”“共同”“多元”……梳理历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些关键词一次次进行思想碰撞,并逐渐达成共识:尊重、交流、平等、互鉴,是不同文明和平共存、共同发展的方式。

今年5月,以“尼山传千载 岱海连世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故事”为主题,2023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城启幕,开幕式上推出了以“字、景、史、画”等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展陈了山东风光与丝绸之路风景的手绘长卷。山东“韶之韵”民乐团,现场演奏了《沂蒙山小调》等中国传统民乐曲目。

业内人士认为,山东近年来打造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等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面展示齐鲁大地深厚文化、锦绣山河和悠久历史,生动讲述中华文明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故事的重要载体。

本报记者王念 孙晓辉 萧海川 张昕怡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李源菁]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2/11 11:00
· 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
· 责编 ·
李源菁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