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张连钢: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领跑者”

原标题: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领跑者”

湛蓝晴空下,偌大的码头空无一人,目之所及,只有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穿梭其中,机器人自动拆解着集装箱锁垫……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你会看到这样的日常作业场景。而如此行云流水般智慧运行背后,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和他所带领的“连钢创新团队”的不懈奋斗和默默付出。

今年61岁的张连钢,依然奋战在创新的道路上,向着港口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发起冲击。不久前,他成功研发出集装箱码头智能指挥控制系统,使得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第九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再次站到了港口自动化领域的最前沿。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张连钢说,“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自主创新。中国的事情,一定要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1983年,张连钢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青岛港,投身港口事业发展。凭借专业学识和刻苦钻研,他渐渐从一名维修技术人员成长为公认的港口技术领域专家——20世纪90年代,参与开发“青岛港前湾三期智能生产控制系统”;2006年,实现大型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移动供电技术突破;2008年,主持的青岛港“油改电”项目被交通部作为首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在全国推广……

然而,就在这样意气风发的年纪,张连钢却突然病倒了:经过检查诊断,确诊肺癌。2011年夏天,张连钢在妻子的陪同下远赴上海,接受了第一次手术。2013年2月,感觉身体已恢复得差不多的张连钢,正式返回工作岗位。

令张连钢没想到的是,这一年,青岛港启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他被选定为自动化码头筹备组组长。“自动化码头,关系国家脸面、民族尊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扛起这个重任,拼了命,也得把它建好!”在自动化码头建设期间,张连钢把“多休息、不能劳累”的医嘱抛在了脑后。

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建设零经验,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张连钢带领团队“5+2”“白加黑”地干,开了大大小小3000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将200多个生产流程、7000多个测试案例在十几套系统中进行了十几万次测试……短短15个月,他们形成了完整的码头设计和集成方案,仅用三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国外需要8—10年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2017年5月11日,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诞生,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弯道超车”。

“成绩只属于过去,要有归零心态,不能躺在之前的世界纪录上睡大觉。”张连钢说。2018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项目启动,他带队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氢+5G”等多项科技成果,2019年11月,自动化码头二期建成投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氢+5G”自动化码头;2021年6月,“连钢创新团队”和中车长江集团合作研发的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示范段)在青岛港竣工;2021年10月,以张连钢为“特聘导师”的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落地……

让科技强港之梦薪火相传,张连钢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对内,他推行“揭榜挂帅”,把智慧绿色港口建设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榜公示,鼓励青年人挑大梁、当主角;对外,他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强化培训交流,不断壮大“连钢创新团队”。从8名核心成员,到25名骨干成员,再到如今上百名科技骨干,在张连钢的培养带动下,自动化码头有了一支敢于担当、能打硬仗的青年科技团队。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忠诚,对党毫无保留,在党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站出来、义不容辞冲上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要奉献,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吃苦耐劳,甘守寂寞,甘当铺路石;要创新,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扛在肩上,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张连钢说。

本报记者 赵君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9/26 11:28
· 来源 ·
大众日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