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上网来|“新国货”浪潮下,如何擦亮“好品山东”招牌?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支出大幅增加,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潜能正在释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市场需求,为更多本土品牌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山东制造业需要准确把握品牌消费主流趋势,在“新国货”崛起的消费浪潮下,讲好“好品山东”的动人故事,推介、输出更多“山东好品”,推动山东从制造大省迈向智造强省、品牌强省,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新国货”遇上“山东制造”
所谓“新国货”,是指以80后、90后、00后为主引导消费的一些在中国本土生产、属于本土企业的产品。这些年轻人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有着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传统商品品类无法得到满足;同时更加关注消费品质与体验,讲究品牌消费。在这样的消费浪潮下,“新国货”品牌异军突起。
“新国货”品牌既包括成立不过两三年却已在细分市场脱颖而出的新锐品牌,也包括通过创新发展再次擦亮“金招牌”的老字号。完美日记、花西子、钟薛高、元气森林等新生国货品牌横空出世的同时,飞跃、回力、大白兔、李宁等传统品牌也再次焕发生机。新国货品牌是企业乃至区域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
一直以来,山东都非常重视品牌建设,特别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更是将品牌建设融入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发布了《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培育》系列地方标准,强化质量品牌引领已经成为产业调控引导的重要的政策工具。
截至2020年末,山东已经拥有中国质量奖2个,提名奖14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单位48家;全省有效注册商标161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911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0件,地理标志商标792件,是全国首个地理标志商标突破700件的省份。中华老字号66家,山东老字号268家。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山东共有44个品牌入选,名列全国第三。
同时,新旧动能转换正改变着“山东制造”传统的刻板印象,更时尚、更前沿的品牌重新焕发出光彩,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首选。在“618”和“双11”等购物季表现出色的,除了张裕、青岛啤酒、鲁花、海尔等一些传统的山东品牌,新国货品牌或细分品牌越来越多进入人们视线,如润百颜、半亩花田、麦富迪、原始元素、韩都衣舍等表现抢眼。由华熙生物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推出的故宫口红和故宫面膜等多个现象级明星产品,曾引发新一轮古风彩妆热潮,是山东新国货出圈的典型实例。来自第三方机构的“2021年618新品牌研究”报告显示,当下中国最红的100个新品牌中,国产品牌高达83个,其中来源于山东的新品牌有7个,分别是夸迪、润百颜、Biomeso、Medrepair、Dr Alva、鲨鱼菲特、优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前,山东以“好品山东”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要业态,通过持续培育、整体创建,逐渐形成“好品山东”形象标识和原有品牌标识公用制度,改变了传统品牌“散、乱、小”“单打独斗”的局面,树立了山东自主品牌形象,放大了山东区域公共品牌效应。2021年“好品山东”新发展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90家、总数达到880家。
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互联网时代,新国货品牌和网络流量往往相伴而生,相互促进。2020年,山东直播带货商品销售额约为470亿元,约占全国9600亿元市场规模的4.9%,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另外,山东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利用互联网,拥抱新兴销售模式,借助现代传播渠道,把对市场最具吸引力的真实内容凸现出来,击中消费者痛点,引发消费者共鸣,山东仍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
新国货潮的兴起,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制造业与文化创意设计和品牌文化结合,最终打造出具有品牌附加值的产品是新国货品牌成长的主要路径。2020年,涵盖创意、设计等多门类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山东有2440家,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偏少。如何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元素融合制造业,和年轻的消费者建立起共鸣,仍是今后需要解决的课题。
终端消费类企业是生产与消费的结合点,更能感受到产业发展、重构与崛起,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变革。山东产品结构初加工及中间品偏多、终端产品供给偏少问题依然突出,以2020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我国制造业500强为例,山东入围企业中的中间产品类企业占比超过50%,远高于广东、浙江的约30%的比例。中间品比例偏高的产业链结构,使得这些山东好品很多不容易为外界熟知。
所以,顺应时代潮流,挖掘故事,讲好故事,传播故事,用故事提升山东好品的话题性和附加值,让更多的人触摸到品牌的灵魂、产品的温度,不仅是打造“好品山东”的应有之义,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创新”。
为山东好品培植肥沃土壤
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活力和品牌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对标国际公认的世界银行最高标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推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为企业品牌孵化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运用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满足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降低市场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
推动制造业与文化元素深度融合,凝固品牌文化。组织好“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山东工业设计周、设计创新山东行等重大活动,增强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鼓励各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尚元素,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依托齐鲁文化丰厚的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结合山东制造,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促进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利用直播、社交、短视频等新业态模式,培育一批模式创新、数据赋能、技术驱动的鲁货知名品牌企业,把山东打造成为区域直播电商网络流量新高地。重点支持临沂小商品城、即墨、曹县等示范性强的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商贸的全面繁荣。鼓励建立平台规则与直播运营咨询服务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发挥省内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各地电商直播业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推广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示范性企业的典型案例,宣传网红品牌、公益主播和带货达人。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终端产品供给能力。山东产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能够为品牌创建提供实力硬核。从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工、建材、电解铝等优势产业中遴选一批对整个行业系统具备主导能力的企业,增强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兼并重组下游终端企业增强山东终端产品供给。引导终端产品企业应用先进系统集成技术,加快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改造,并加强与中小配套企业主动对接,提升终端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推进放心消费全域创建,为品牌脱颖而出提供支撑。实施“放心消费在山东”提升行动,创建良好消费环境,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电子商务领域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评价办法,积极培育和创建一批电子商务领域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品牌。推动网络平台和运营商落实主体责任,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为新国货品牌产品保驾护航,使得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消费环境更加和谐、诚信体系更加完善,努力把好品山东建设成为全国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方。
(作者:范玉波,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崔凯铭 整理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辑:伏仪]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