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青岛“挑大梁”
山东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 3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标志着山东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正式启动。
海洋发展,山东步伐加快,青岛勇当龙头、争先进位。作为海洋强市,青岛一直以来为山东所器重,被赋予众多发展使命。 《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九大行动,共10部分30条,其中直接提及青岛的条数超过一半。
面对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赋予的新责任、新使命,青岛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蓝色动能,为山东经略海洋作出更大青岛贡献。
海洋强省建设 青岛使命在肩
时间回到山东开启海洋强省建设的“元年”——2018年。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要求山东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
肩负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山东迅疾行动。当年4月在青岛召开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座谈会,5月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动员大会,谋划部署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2021年6月23日,山东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对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成就进行“大检阅”:三年来,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取得突出成效,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5%。
这次会议既是“大检阅”,也是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会上要求青岛要强化责任担当,突出海洋功能和特色,勇当经略海洋的先锋。
山东也加快了经略海洋的步伐。山东省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海洋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作为“九个强省突破”之一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今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山东将开展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3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 《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山东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正式启动。
聚焦九大行动 推动产学研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的起点,山东列出30条发展清单,将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海洋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海洋传统产业升级行动、智慧海洋突破行动、海洋文化振兴行动、海洋开放合作行动、海洋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等九大行动。九大行动中,涉及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海洋国际合作等诸多内容,并对青岛提出具体发展任务。
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行动中,提出 “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高能级平台。积极争创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扩容提升海洋地质样品库”,“建设山东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山东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山东现代海洋产业联合孵化中心等成果转化机构”,“建立海洋产业人才大数据中心,设立运营海洋人才发展基金”。
毫无疑问,这将进一步提升青岛海洋科创和海洋人才优势。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涉海资源集聚且丰富,在全国独一无二。而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转化平台的进一步建设,以及对海洋人才的进一步重视,在扩大青岛海洋优势的同时,将加快将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提出“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积极会同江苏省建立完善浒苔绿潮灾害联防联控机制”,“推进渤海湾(山东部分)、莱州湾、丁字湾、胶州湾等重点海湾整治”,“深入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发挥浮游植物、藻类和贝类等生物固碳功能,开展海藻养殖区增汇评估等工作。开展盐沼、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监测,发挥好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中心、桑沟湾贝藻碳汇实验室等平台作用”。
以上举措,除了对青岛进行浒苔、胶州湾生态治理起到积极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对海洋碳汇的探索发展加以肯定。山东青岛鳌山湾海域的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是国内首个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已运行41个月,青岛企业养殖的示范应用显示,促进了海带等海藻类养殖增产以及蓝碳增汇。而桑沟湾贝藻碳汇实验室是我国首个碳汇渔业实验室,由驻青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建设,前瞻性开展养殖海域碳汇功能研究。
实现港口“两大转型”
青岛依海而建、依港而兴,港口推动青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青岛获得快速、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中,《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指出,“深入开展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加快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老港区功能调整和老码头升级改造,加快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大型原油码头和LNG码头等专业化码头建设”等,以期打造智慧绿色平安港口,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这与青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相呼应。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融入“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作为全球首个氢能应用的港口,青岛港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配合全球率先完成的5G自动化技术全覆盖,不仅实现绿色运营,而且码头运营效率整体提升,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
在港口更新方面,青岛正推进董家口港区规划调整,加快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工程、华能码头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而港口不仅仅具有“运输”功能。今年2月,山东省港口集团港产城融合发展(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建成投产及拟新开工项目共27项,总投资达298亿元,开启了港城联动发展的新征程。这些项目将助力董家口港区加速形成高端化工新材料、冷链物流等产业集聚,构筑起新型临港产业格局。
其实,不仅 《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对青岛港口发展提出要求,《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山东港口 “加快从运输港、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今年印发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也提出,拓展沿海港口国际航线网络,加强青岛港等国际枢纽海港建设,提升中转辐射组织能力,完善航运交易、国际贸易、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功能。
当前,青岛正致力于实现港口由目的地港向枢纽港、由物流港向贸易港“两大转型”,推动实现航运、贸易、金融等要素的产业化集聚、集群化发展。在国际邮轮母港区,同步推进产业导入和区域开发,引进船舶管理、航运保险、航运交易、海事律所等高端航运服务机构。通过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实现港城融合、产城共兴。
加快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中,还对智慧海洋、海洋文化等内容进行了部署,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拿出两大部分共11条部署海洋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壮大,推进海洋传统产业升级。
加快海洋产业提质增效,青岛直接或间接被赋予的使命依旧重任在肩。例如,实施“蓝色药库”省级大科学计划,筹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建设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推动符合规定的海洋药物纳入国家药品目录;实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创建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积极推进海水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青岛实施多能互补供电、海水源供冷供热、海水淡化、海水制氢等工程;以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为龙头,稳步推进近海渔业向深远海发展,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8-10处;加快研发海水化学资源和卤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完善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资源综合开发产业链。开发医用、保健品用、化妆品用等海藻高附加值产品。
海洋药物产业,青岛为国内第一;海水淡化产业,青岛位于国内前列;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青岛全国首个……显然,作为海洋强省建设的“龙头”城市,青岛具有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科研基础,具有推动海洋传统产业升级的现实条件。
当前,按照各省市统计数据来看,青岛海洋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从海洋发展整体情况来看,青岛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大有可为。也正因此,山东频频委以重托,要求青岛发挥全省海洋领域“一核引领”的作用。中央则赋予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重任。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勋祥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