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半岁“小小孩”也上托育园
青岛加速发展托育服务 有宝妈表示宝宝入园3个月吃睡规律省心不少
你知道现在5个半月的小宝宝就能入托吗?未满3岁的“小小孩”上托育园是种什么体验?“提升托育服务水平,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000个以上”是2025年15件市办实事之一,据悉,青岛市连续3年将托育服务列为市办实事,力争逐步建成主体多元、管理规范、安全健康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小小孩”吃、睡、玩在乳儿班,家长放心吗?托小班、托大班的托育质量与师资水平怎么样?如何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目前托育服务进程中哪些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还有哪些未被满足?近日记者调查走访,了解时下岛城婴幼儿托育发展现状。
5个半月就能上乳儿班
2月21日上午10点,记者走进青岛市优幼起点托育照护中心一楼的乳儿班和托小班区域,门口有换鞋区,门上贴着“入内请脱鞋”的提示,门把手上挂着“宝宝在睡觉”的提醒标牌。这个时间段,教室里面有3位乖巧的小宝宝已睡着,还有3位小宝宝正由育婴师在哄睡中。
尽管2—3岁的幼儿进入托育机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1岁以下就入托的小宝宝,在记者看来还比较少见的。怀着好奇的心情,记者蹑手蹑脚地进入教室,轻柔的摇篮曲传入耳中,窗帘半拉着的房间内色调柔和、干净整洁,婴儿床、安抚床、清洁台、尿布台、辅食台、宝宝椅、铺设地垫的玩具区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乳儿班目前有9名宝宝在托,今天来了6人,他们的月龄在5个半月至12个月左右。”优幼起点托育照护中心园长李佳霏告诉记者。
2022年,青岛市枕海山庄幼儿园全资创建了普惠性托育机构优幼起点托育照护中心,成为一所0—6岁托幼一体化的园所,也是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首家“医育结合”婴幼儿照护中心。2023年3月,青岛市优幼起点托育照护中心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签约,成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职工子女托育服务合作单位,共同建设岛城首家医育结合实践基地。“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双方父母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帮助养育,二胎产假后,我就把二宝送到这里来了。这里距离我们医院比较近,带娃上下班比较方便。这段时间宝宝吃睡都非常规律,体重也增长了不少,所以更加放心了。”小赵是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她告诉记者,她的宝宝已经来优幼起点托育照护中心3个多月了,现在已经快1岁了,“逢工作早班时,我经常刚过7点就把宝宝送来,而遇到下午加班时,会提前给老师发个信息,老师们都会延时下班等着我,很负责。”小赵说。
“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精细化照料。”曾有多年医疗工作经验,又做了几年幼教和托育后,李佳霏体会很深,“除了距离、价格,家长也很看重托育机构的质量。”记者在“乳儿班一日作息安排表”上看到,宝宝从入园到早餐/喝奶、早操/抚触/自主游戏,水果时间、小睡时间,再到午餐、互动游戏时间等活动内容非常详细具体,明确主班主任、配班主任和育婴师的工作内容。
提高师资专业科学能力
穿过乳儿班的一扇门,可以来到托小班的活动区域,这里面多是14个月至2岁的宝宝。只见四五个蹒跚学步的小宝宝,有的在搭积木、玩玩具,有的在老师鼓励下试图爬上攀爬桥,有的拉着老师走到图书角要听绘本故事。还有一位小宝宝看到落地窗外幼儿园的大哥哥姐姐们正在户外活动,一边高兴地边喊“哥哥”一边手舞足蹈。“这家的兄妹俩都在我们园里,家长对我们很放心和信赖。”李佳霏说。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首次提出“婴幼儿照护”的概念。2022年,国家卫健委印发《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对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的重要意义、基本理念、咨询指导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尤其关注托班幼儿的情感需要,强调以养为主。幼儿年龄越小发展差异越大,一对一的互动十分重要。”托小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两年前自己有了宝宝之后,她就主动从枕海山庄幼儿园原来的幼师岗来到了托小班工作,并在原先教师资格证基础上又考取了育婴师资格证,获得了保育师资格,“我们托育中心的老师平均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倡导的是‘以妈妈之心陪伴幼儿’,除了日常生活照料,还会根据不同月龄对婴幼儿每天进行感统训练、早教课程,做到及时的回应性亲密性照护,全面满足婴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有着“医育融合”的优势,不仅宝宝们可以按时在园内接受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团队的定期体检,建立成长档案,而且托育照护中心的老师、育婴师团队经常参与专家培训、学习,让保育人员有了更专业、科学的支持力量。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柳忠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托育行业快速发展,首先需要托育服务师资配备的强有力保障。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对托育机构在人员配备、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保育人员要具有婴幼儿照护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保育人员与婴幼儿的比例要不低于乳儿班(6—12个月)1∶3,托小班(12—24个月)1∶5,托大班(24—36个月)1∶7。托育机构要建立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水平。
延伸
多方发力为家庭“减负”
让托育服务方便可及,在多渠道增加供给方面,青岛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托育机构数量达到895家(含幼儿园托班),同比增长16.5%,托位总数达到43686个,同比增长16.4%。2025年的市办实事中提到,要继续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000个以上。当前,市民从“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中的“就医电子地图——托育地图”中,能清晰地找到你家附近的托育机构。
青岛市加速发展托育服务,其中探索用人单位办托新模式是重要表现。近年来,青岛市创建3家省级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其中两家被评选为国家级爱心托育用人单位。青岛机场集团全省首创以资金自筹、园区自建、人员自选的自主办托模式,建成青岛机场职工子女托育园,为员工及周边居民提供托育服务。在市总工会和李沧区总工会支持下成立的阳光禾木托育早教中心,按照“托育+托管”一体化运营模式,打造了李沧区职工子女爱心托育托管中心,惠及职工家庭200余个。其负责人、青岛明德阳光教育总园长于卉介绍,旗下在李沧区、崂山区的另外5家幼儿园都是普惠托幼一体化园,每个园都有80个托位,能充分满足1—3岁幼儿的托育需求。
记者在青岛恒星托育中心探访发现,这家开办近10年的机构,不仅为学院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如今也成为周边多家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托育选择。“目前在托的宝宝有37人,主要是1岁半至幼儿园前的小朋友,我们的师资和托位数非常充足,经常在周末组织亲子开放课,让周围想要了解托育的爸爸妈妈们走进来充分体验。”青岛恒星托育中心园长蔡巧玉有十几年幼教经验,她表示,感觉托育市场整体向好,市民的托育意识也在慢慢转变,有许多90后年轻家长体恤家里父母,担心带娃太累,也考虑到孩子孤单没有玩伴,会优先选择把宝宝送到托育机构。而且托育机构内有丰富的活动,有营养搭配均衡的餐食花样,家长们会省心很多。
托育服务的方便可及,除了与托育机构数量、距离、可靠的师资保障、托育质量有关外,还要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实事”办进心坎,享受到优质的托育服务,更在于普惠性托育班能给家庭“减多少负”,也就是许多家庭关心的价格问题。记者在多个社区和单位工会探访了解到,婴幼儿早期科学养育的重要性和托育需求被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到,但对3岁前就送入托育机构有一些顾虑。普惠性托育的另一个特点是价格要可接受。对此,青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24年对备案托育机构在托普惠性托位按照二孩500元、三孩600元每人每月进行补助(机构和托育家庭各补助50%),较2023年标准分别提升66.7%、57.9%。许多送托的家长表示,“这笔补助发放很及时,每个月自己的卡里都会收到250元的补贴。”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