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累计环志鸟类160余种 为何要给鸟类佩戴环志?

原标题:鸟类环志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青岛40多年来累计环志鸟类160余种15.9万只 记录到来自多个国家的环志鸟

鸟类翱翔天空,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间经过哪些地方?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在诸多研究手段中,环志是国际上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自1984年以来,青岛市鸟类环志工作历经40余年从未间断,累计环志鸟类160余种15.9万只,环志的种类和数量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鸟类环志集中在山区和海岛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每年春秋季节有数百万只候鸟迁徙过境,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对青岛境内野生鸟类的科学研究始于1874年,鸟类研究人员先后对青岛境内的东南部沿海山区和近海岛屿的鸟类资源开展了区域性和阶段性调查研究。青岛市鸟类保护环志站从1984年起,每年春秋两季对境内的沿海主要山区和海岛开展了持续的野外环志监测工作。这些环志监测点主要位于沿海山区和海岛,包括太平山、湛山、浮山、午山、南北岭、东陈、老鸦岭、枣山、北岭山、沧口机场、云头崮、少山、田横西山、丰城富台岭、车家夼、营海、桌山、艾山、旗山、柳花泊、抓马山以及大公岛、朝连岛、千里岩岛、长门岩岛、灵山岛等。

2024年,青岛园林和林业工作人员首次环志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仙八色鸫和凤头鹰,监测到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0种。据介绍,2012年2月,青岛市民王秀元捡到一只戴有环志的银鸥,青岛园林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与国家鸟类环志中心联系得知,这只海鸥来自8000多公里外的德国黑尔戈兰岛。

青岛记录到诸多环志鸟

青岛市观鸟协会一直关注着这些南来北往鸟儿的踪迹,通过多年的观察,收集了大量科研数据,其中就包括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志鸟类。

“飞来青岛过冬的海鸥中,除了‘明星鸟’银鸥AF53,还有它的诸多同伴。”青岛市观鸟协会副会长徐克阳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们分别记录到了银鸥AJ08、AJ34、AK48、AK49、AL37,以及来自韩国的黑尾鸥X326等鸟类。目前发现的戴有翼标的银鸥全都是德国鸟类研究人员安德烈亚斯·布赫海姆在俄罗斯或者蒙古环志的,“我推测他的编号从AA00开始 然后一直到AA99,之后是AB01,一直这样往下编号。”

鸟类环志对鸟类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青岛市观鸟协会除了跟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环志过一些海鸟,比如白额鹱、黑叉尾海燕、扁嘴海雀,还没有独立对鸟类进行环志,原因是现在环志设备——追踪器价格昂贵,一台动辄上万元,而且在自然环境中容易损坏,无法大规模使用。“我们协会凭自己的力量还承担不了这类设备的费用,等以后设备价格下来了,我们也会进行鸟类环志,那样对鸟类的了解会更多,也更深刻。”徐克阳说。

通过安装翼标的方式来环志,价格便宜,但需要有人发现并报告,效果远远低于现在的追踪器。但在徐克阳看来,20年前追踪器更是“天价”,安德烈亚斯·布赫海姆用翼标的方式环志还是很先进的,也适合大批量开展。

据介绍,除了翼标,鸟类研究人员还会给鸟戴上鸟环,上面简写着代表鸟类出发的地点。根据所套位置的不同,鸟环分为脚环、颈环、翅环等,其中脚环比较多见。环志的鸟放归自然后,研究人员再经过捕获、野外观察等方法获得鸟类生物学信息,去监测鸟类种群变化,研究鸟类栖息地选择、利用、迁徙路线及策略。

/ 延伸 /

为何要给鸟类佩戴环志

问:鸟类环志怎么识别?

答:早期的环志使用的是刻有国家、机构、编号等记号的金属脚环,选择相应的型号固定在鸟的胫部或跗跖上。

现在的环志不仅使用金属足环,还使用彩色并编码的颈环、鼻环、翅环、足旗等标志。由于这些彩色或编码的标志可以在不捕捉鸟类的条件下被识别,因而极大地提高了环志的回收率。

近年来,无线电跟踪、卫星跟踪等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鸟类环志工作中,极大提高了鸟类追踪的效率和精确性。

问:开展鸟类环志工作需要哪些条件?

答:鸟类环志是关于鸟类的一项科学研究活动,必须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备案,并通过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培训合格后,方可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点开展鸟类环志活动。

对鸟类进行安全捕捉,佩戴标记,测量鸟的身体各个部位(头、喙、跗跖、翅、尾)以及体长、体重等并进行登记和数据上报。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展鸟类环志活动。

问:鸟类环志有什么作用?

答:环志可以提供候鸟活动规律、群体互动以及个体身体状况等详细信息,有效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鸟类的迁徙路线、停歇地点、迁徙时间与速度等迁徙过程与策略,了解鸟类寿命,监测种群变化趋势,通过取样研究鸟类的流行病等,对鸟类迁徙规律、物种生态学、气候环境变化和稀有物种保护研究等具有积极意义。

问:怎样更好地保护候鸟?

答:合理规划开发,加强国内外合作,共同保护候鸟的栖息地和重要迁徙路线,推动保护工作的持续进行,对于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上,才能保护好这些美丽的候鸟,与它们共同分享这片纯净的湿地环境和自然之美。

/ 链接 /

还有哪些动物

可以“环志”

科学家用环志来研究候鸟迁徙路线,也通过多种方法来研究陆地动物迁徙和鱼类洄游,包括卫星追踪、遥感技术和标记回收。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跟踪动物的迁徙路线、行为和栖息地选择。例如,卫星追踪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的位置和移动,为了解其迁徙模式提供宝贵的数据。

研究陆地动物迁徙

陆地动物也因季节、繁殖和觅食等原因做周期性迁移,如北方驯鹿冬季南迁至针叶林带,春季则返回食物丰富的北方苔原带。动物们除水平方向迁移外,还有垂直方向迁移。如山区寒冷季节,动物常向低处移动觅食。

为了保护陆地动物迁徙路径和栖息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迁徙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旨在保护动物的迁徙路线,减少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影响。通过设立保护区,科学家和环保组织能够更好地监测和保护动物的迁徙行为,确保其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放流鱼苗上标记编码

鱼类由于季节、繁殖和觅食等因素做一定方向的周期性迁移,可分为生殖洄游、觅食洄游、季节洄游等。

研究人员会在放流的鱼苗上标记编码,一般在鱼苗的背鳍后部固定标志牌,以此来追踪记录这些鱼的生长过程,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变化。

除此之外,编码鱼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研究鱼类的洄游路线,即它们在不同水域之间的迁移路径,有助于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通过标记和追踪放流的编码鱼,科研人员可以计算回捕率,即在一定时间内被捕捞到的标记鱼占放流总数的比例,这有助于评估渔业资源的管理效果。

当大家钓到或者捕捞到标志鱼,请及时拨打编码上的联系电话,助力生态研究。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2/18 07:34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