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各级各部门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标升级

原标题:民生福祉:把“关键小事”办成“温暖大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2024年,青岛各级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一份份民生承诺、一项项民心工程、一张张民生清单落地见效。

就业优先、学有所教,全力夯实民生之本

前不久,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了青岛市首批“妈妈岗”用人目录,共190个岗位,涉及餐饮、家政、保安服务等领域,多为钟点工和小时工。已经做了5年全职妈妈的李女士应聘了计件临时工的工作,希望通过短时间的过渡为自己重返职场做好准备。

在青岛,类似的促进就业的场景还有很多:在市北区河西街道新就业空间站,年轻人开启网络直播;在李沧区书院路万达广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家门口”招聘集市热闹开市;在西海岸新区牌坊街创贷驿站,创业者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交流……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青岛市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机制,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着力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缺人干”的难题。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共布局建设“零工之家”20个,举办“春风行动”“城暖农民工”等各类招聘活动1000余场,发布岗位需求43万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37万人,累计兜底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08万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在城阳区白云山学校,新启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已成为学生学习前沿科技、探索人工智能奥秘的重要平台。学校在全年级段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并成立人工智能相关的多个社团,为学生搭建起多元化的成长平台。

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200间,是青岛市2024年市办实事之一。围绕着让更多孩子“上好学”,青岛一直在持续发力。以2024年确定的市办实事项目为例,既有涉及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学校硬件设施内容,又有“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0所,推动续建完工4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推动‘托幼一体化’,全市新增托位6000个以上”等内容。截至2024年年底,上述项目均已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目前,青岛已构建起与学龄人口排浪式变化趋势和城市更新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位供需动态监测机制,修订了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青岛一直在破难题、解民忧,不断织密织牢养老服务网,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2024年,青岛各级各部门、专业机构等协同发力,构建起“1+N”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健全了机构、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市现有养老机构达到304家、机构床位4.6万张,圆满完成建设500处村居养老服务站的市办实事任务,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1.8万户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累计5万余名失能失智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全市老年助餐机构达到1394处,服务老年人1600万人次,实现助餐设施由“零星发展”到“规模布局”。

医疗是民生之需,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就医难”问题,是群众的期盼。

前不久,孕36+3周的准妈妈吴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产科进行常规体检时,医生判断吴女士有“胎盘早剥”征象,需要立即手术。因为胎盘剥离面积过大,引发了子宫胎盘卒中,刚出生的宝宝全身苍白,没有哭声。产科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对宝宝进行了心肺复苏,帮助产妇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最终母婴平安。

以往这样的治疗,大都需要到青岛市区重点医院才能完成。随着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有序推进,吴女士成为受益者之一。2024年,乘着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东风,青岛积极向上链接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目前,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0多个学科的300余名专家可在青岛常态化开展坐诊、教学、查房、会诊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为提升“区域医疗”辐射能力,2024年青岛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引领,在城市和农村因地施策探索建设以“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城市三甲医院包联”为特色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城乡资源贯通、功能互补、互促互进。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2024年,青岛聚焦聚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出台《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57.7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组建1075支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住有宜居、推窗见绿,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改善居住条件既是百姓的心声,更是重要的民生工作。2024年,青岛市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让市民群众从“有居”到“宜居”,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4年12月28日中午,随着最后一户居民选中自家新居,中韩街道孙家下庄社区回迁抓阄仪式结束,现场共抓取安置房屋1086套。这也意味着,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张村河南岸的四个社区全部回迁完毕。2024年,全市共完成433个老旧小区、10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改造,惠及居民13.26万户。实施市南区新安路等25个老旧街区改造示范项目,加快补齐了“一老一幼”等设施短板,打造起“唤醒全龄友好空间”改造品牌。稳步推进138个城中村改造,27个村、2.5万套安置房已封顶,11个村、9000套安置房基本完工,21个村回迁分房、1.5万户居民喜迁新居。

在象耳山儿童友好公园一期,起航广场、落日剧场、梦幻花园、森林乐园、童梦童享五大主题活动区次第串联,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休闲漫步、运动娱乐等。除象耳山儿童友好公园外,2024年,青岛市还“改圃建园”建设完成了闫家山科普运动公园、十梅庵路公园,建设了综合公园(社区公园)18个、城市绿道100公里、林荫廊道35条、立体绿化86处,建设了符合适老化标准的口袋公园80个,改造32个。与此同时,太平山、浮山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入园市民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浮山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主体封顶,建成并开放宁德路、劲松三路停车场,已开放车位1000余个。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青岛的民生保障“底色”越来越浓,幸福生活的“成色”也越来越足。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萍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1/15 08:34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