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散步休憩和感受自然,在城市公园里还能做什么?近年来,随着“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逐渐变为现实,青岛市市南区探索“公园+”模式,通过将公园与体育、基层治理等建设内容相结合,放大公园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绿地开放空间,实现公园绿地多元化发展,满足市民群众家门口需求,让生态底色嵌入美好生活。
公园+体育 让运动无处不在
面朝大海,与栈桥、小青岛等著名景点遥相呼应,位于市南区前海一带的八大峡体育公园,尽管面积只有6.9万平方米,健身器材却丰富多样,运动分区布局合理有序。“小口袋”里“健身忙”,市民在此尽享运动的快乐。
“这里运动设施种类多,又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像一个大型开放式的室外健身房。”家住八大峡街道李子瑞告诉记者,从家里步行到这处口袋公园仅需5分钟,每天清晨和傍晚她都会和家人到此锻炼健身,再沿着滨海步行道走上一圈,一天的锻炼需求在家门口就满足了。
在八大峡体育公园,除了专门的笼式足球场和篮球场地外,乒乓球项目作为特色项目,配建了乒乓球台,搭配主题雕塑和科普宣传栏等。同时,补充智能步道系统和智能健身设施,并设置安装中大型儿童滑梯及儿童健身区域,满足附近居民多年龄层、多样化健身需求。“我们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推动体育公园建设与城区协同发展,发挥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化的全民健身场地条件。”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王戈告诉记者。
公园+议事 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在天山社区宁国路邻里社区口袋公园里,绿草如茵,果香弥漫,几位老邻居正在休闲长椅上讨论着小区要不要加装电梯,几轮发言下来,终于就争议点达成一致。
其实,早在宁国路邻里社区口袋公园建成之前,这里原是一处私搭乱建、圈地种菜的小土坡。在准备改造张贴设计图纸时,居民担心另做它用而不同意。为此,街道、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召开了“小马扎”协商议事会,就“土坡”改造事宜反复论证、详细讨论。通过单独入户、集体议事确定了改造方案。平整土地,修建便民基础设施,增种绿植和果树。考虑小区多为老年人,存在入园难的问题,小区规划无障碍坡道,优化、贯通游路,增设扶手等适老化设施。
如今,改造后的社区口袋公园不但“变身”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地,更沿袭了它的“初衷”,成为居民沟通交流、协商议事的红色议事厅。居民们自发聚集在此,出点子、想思路、解难题,围绕小区难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自治积极性得到激发,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治理效能提质增效。
据了解,今年市南区公园城市建设共涉及攻坚项目 26 个,包括建设 10 个口袋公园、5 条林荫廊道和 10 处立体绿化,推进青岛浮山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完成主体施工。截至 6 月底,新开工项目 25 个,续建项目 1 个,共计开工项目 26 个,开工率达 100%,预计竣工项目 10个。
“我们从‘全民乐享,全域旅游,全面相融’三个维度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坚持‘公园+’共享理念,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小而美的休憩场所和功能丰富的公共空间、形成社区共享的邻里花园,不断深化山海湾城和谐相融的美丽景象。”市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乔铭表示。文/通讯员 陈乐 信网记者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