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异军突起 咖啡消费已成青岛文旅经济的新增长点

原标题:从海景咖啡馆到咖啡工厂店,青岛成为咖啡厅商家数量全国前十榜单上唯一一座北方城市,咖啡消费已成文旅经济的新增长点——

得闲饮“咖”,街巷飘出“文旅+”新味道

开栏的话

为什么去旅游?或许是因为一杯咖啡,或许是因为一部影视剧、舞台剧,抑或是因为一次特别的海上啤酒节……今年,在暑期这一传统文旅消费旺季里,青岛又添几多新潮流、新玩法、新场景,旅游新形态也层出不穷。

本报今起推出“文旅新现象观察”系列报道,聚焦我市文旅融合产业的积极探索,关注城市创新力、产品力、共情力等因素的共通共融,讲述我市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城市旅游要素重整与文化附加值提升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天气晴好的日子,青岛海边的咖啡馆总是门庭若市,高峰时段,顾客们甚至需要排队等待座位。咖啡豆研磨机的响声与咖啡机的蒸汽喷涌声此起彼伏——这是游客“打卡”热潮带来大量订单的见证。

《2023—2024中国咖啡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到1623.5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将突破2200亿元。在这波咖啡浪潮中,线下的“打卡”消费场景愈发火热。

《2023年咖啡赛道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以2023年4月抖音上有动销的咖啡厅商家数量来计算,青岛是入围全国前十榜单的唯一一座北方城市,咖啡消费已经悄然成为青岛文旅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南强北弱”的咖啡行业格局中,青岛能够做到异军突起,不仅是因为山海城一体的海滨城市风光,更在于青岛咖啡产业起步较早,同时积累了一批咖啡行业的杰出人才,他们长期致力于营造和培育浓厚的咖啡文化氛围,在“后消费时代”结出累累硕果:在青岛,一杯咖啡飘出了“文旅+”新活力和“产业的醇香”。

时尚美学,打造一流环境

早上10点,位于太平角的sof咖啡开始了一天的营业。店员推开折叠式玻璃门,天光海色一时间涌入屋内,与满室的咖啡馥郁香气来了一场“亲密接触”。得天独厚的一线海景是毫无争议的主角,到了旅游旺季,这里上午11点就会客满,后续前来的客人则需要取号,排队等位。

“现在的超高热度完全是超出预期的。”sof咖啡的主理人崔赡文坦言,想要开好一家咖啡馆并不轻松。“在客流最高峰时,单日销量可达300-400杯。为了保证出品速度,店内长期聘请6位专职咖啡师,这意味着在淡季也需要花费高昂的人工成本。在开业初期,团队的磨合与设备的调试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如此方能保持住良好口碑与出品质量。”崔赡文说。

在八大关、太平角一带,海边咖啡馆鳞次栉比,作为咖啡领域的后来者,sof咖啡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光有精致的装修风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三个要素,即好停车、好风景和相对独立的社区环境。此外,还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社交需求。”崔赡文认为,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消费者打造一个足够成熟的社交场景,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是开好一家咖啡馆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馆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特质——它能够让彼此不同的特质得以共存。它既是一处可以独处的空间,又是一方社交的聚集地,无论是读书写作还是拍照“打卡”,顾客都能在此找到“归宿”。“咖啡文化是需要时尚态度来碰撞的。”一位咖啡达人道出了咖啡馆常常以其特有的时尚美学俘获无数游人心的营销规律。

活化利用,开辟全新方式

倘若给你一个东西通透的桥洞,你能利用它做些什么?

咖啡品牌Berry Beans的主理人韦寒夜对此给出自己的答案:“给我一个桥洞,我可以还给你一家咖啡馆。”

位于青岛电视观光塔脚下的这家Berry Beans已是韦寒夜在青岛的第二家店。说起太平山路1号,即使老青岛人也不见得知晓它的具体所在,原因在于这个位置相当隐蔽——位于太平山顶,店铺就开在通往电视塔桥梁的桥洞中。

几年前,常年以绅装和小胡子形象示人的韦寒夜以在北京胡同里教大爷大妈们咖啡拉花的事迹而走红网络。对于咖啡馆的经营理念,他有着一套成熟而独到的看法。韦寒夜认为:“无论是独立咖啡馆,还是精品咖啡店,都应该有一个特点,即需要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与调性,在线下与咖啡师面对面的交流体验是难以替代的。”

在青岛这家独树一帜的“桥洞咖啡馆”里,设计师采用了“共生”的设计理念,运用照明亮化等手段巧妙地消除了桥下空间的压抑感。与此同时,桥下原本单调的空间也被精心设计为咖啡吧台,户外的外摆则提供了能在树林中露营的想象空间。店员介绍,今年“五一”假期以后,店内的外地客人数量持续上升,目前占比可达四成。

一杯咖啡,在城市里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从全国看,2023年的夏天,北京、福州、昆明、武汉、长沙、上海、重庆、青岛等地的城市咖啡节此起彼伏,似乎比当下的天气更火热。“‘以节促旅’具象到咖啡与城市的互动,可以说,‘咖啡+’在不断地催生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正如这位业内人士所言,202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鼓励扶持、线上线下消费提振的背景下,咖啡全产业链升级提速,国内咖啡产业迎来全新发展期,经济领域也多了个专业词汇——咖啡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其间隐含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硬核指标的比拼,折射着城市当下的繁华程度,也预示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活力。

在韦寒夜看来,咖啡节与青岛的旅游市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咖啡节能够加速一批来自外地的精品咖啡馆在青岛落地,进而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自然流量。

氛围十足,咖啡工厂标新

尚未走进李想珈的咖啡工厂店,几百米开外即可闻到咖啡烘焙的焦糖香气。在这家工业风十足的咖啡工厂店内,一楼的前半部分是面向客户的吧台与桌椅,后半部分则是挂耳咖啡和成品咖啡豆的包装车间,登上二楼,还能看到三台大型咖啡烘焙机在玻璃幕墙围成的封闭车间内持续运转。“从种子到杯子,在这家咖啡工厂店,客人可以看到咖啡烘焙与饮品制作的完整流程。”李想珈主理人高振贵介绍。

2010年,高振贵在大学路上开了第一家店。“我一直认为咖啡店的‘氛围感’很重要。”高振贵表示,从大学路的一家小店到现在两层楼的咖啡工厂,前来“打卡”的游客也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开始有不少来自国外的客人,后来一线城市的客流占据主流,再后来是来自中部省份和三四线城市的客流。目前来‘打卡’的客户群体,以年轻人居多。”高振贵介绍。

在“Z世代”的旅游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在旅游时会探访当地不错的咖啡馆。今年年初,“旅游红利”四个大字首次出现在了高振贵办公室的创意白板上。“不想放过这波文旅消费热潮。”高振贵说。

“从这个角度出发,加入工业旅游元素的咖啡加工企业不失为一个可以着力发展的‘咖啡+文旅’新赛道。目前,青岛已经有了青岛啤酒博物馆珠玉在前,凭借港口优势和较大的咖啡加工产业规模,完全可以成为打造北方‘咖啡之都’的关键一招。”高振贵表示。

青岛市咖啡协会会长姜文博认为,“原子化”的新一批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去传统景点“打卡”,他们更倾向于在网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店铺,形成自己的一套旅行逻辑,进而前去“打卡式”游览。“近年来,在青岛市商务、文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崂山区、市北区和市南区先后举办的咖啡节庆活动,也为青岛的咖啡生态圈建设带来相当多的助益。”姜文博说。

选豆、烘焙、制作、实验、开店……一杯芬芳馥郁的咖啡,演绎的已经不再只是一种追求功能性的提神饮料,而是承载起了人们更多的诉求与向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雷 文/图 实习生 王若昕)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7/23 07:51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