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书信撒向大海寄托思念 112名海葬逝者家属出海追思

原标题:20多年了,终于完成父母遗愿

“亲爱的妈妈,咱家一切安好,平安喜乐,请您放心……”一封封书信、一捧捧鲜花、一袋袋黄土、一罐罐粮食……表达着对亲人的爱。3月28日,“山海相依 情寄蓝天”全省生态安葬试点启动仪式暨青岛市殡仪馆开放日活动在青岛市殡仪馆举办,记者跟随112名海葬逝者家属到海上参加追思仪式并出海追思。

书信花瓣撒向大海

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28日10点50分,两艘游艇分别载着60多名与50名海葬逝者家属,从飞扬游艇码头出发,出海追思。约半小时的航程,两艘游艇来到了东经120度24分~26分,北纬36度00分~02分的海域。

随着一声鸣笛,海葬逝者家属拿着由青岛市殡仪馆统一发放的装有鲜花、黄土、五谷杂粮、可降解信纸的塑料袋从船舱走到船两侧。头戴咖色棒球帽、身穿白色羽绒服的徐彬带着自己的女儿前来悼念刚刚安葬在这片大海里的母亲。她拿出花束,一撮一撮捏起花瓣抛向大海。随后拿出装有黄土的布袋,将黄土倾倒入海水中。再打开半个手掌高的圆柱形透明塑料盒,将里面盛装的五谷杂粮缓缓撒入大海。

最后,徐彬缓缓拿出信封,从中抽出可降解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她对母亲的思念。“亲爱的妈妈,咱家一切安好,平安喜乐,请您放心。祝福最美最善良的妈妈在海洋的怀抱中过好每一天,我们永远爱您,祝幸福、开心、平安、健康。”之后,她高高举起信纸,撒向天空,信纸随风飘入了大海……

徐彬静静地看着大海,若有所思,她的女儿在旁边陪伴着。“这个月18日,我刚来参加了海葬仪式,把母亲安葬在了这片大海。今天,借着集体出海追思的机会,我重新到这片海域,又能与妈妈近距离接触,特别好。我女儿也一定要来看看姥姥,她特意穿了裙子,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有最好的状态。”徐彬向记者说道。

1991年8月28日,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在报纸刊发《关于将骨灰撒向大海的公告》,意味着青岛正式迈出殡葬改革的实际步伐。1991年10月31日上午9时,青岛首次公开海葬举行。低回的哀乐中,北海舰队“天目山号”登陆艇搭载着55位逝者骨灰及150余位亲属缓缓启航。33年前,勇立改革潮头的青岛人开始了最大胆的殡葬改革尝试——海葬。

海葬很环保

还能让亲情延续

“我觉得海葬这个仪式对于我们全家都很有意义,妈妈和我都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感。母亲希望海葬的想法,我很支持。水是生命之源,妈妈回到海里在某种意义上是重生。我觉得妈妈在海洋的怀抱里,在家门口的大海里一定可以过得很好,离着后代近。”徐彬轻声告诉记者,“想妈妈的时候,买上一束鲜花,到离妈妈近的海域附近悼念一下,会觉得妈妈离我很近。3月18日,举行完海葬仪式,接着借着今天这场活动来看她,我想她一定很开心。”徐彬认为海葬既环保又能让子孙后代感受到亲情的延续。

身着白色羽绒服、戴着眼镜的王女士眼圈里还含着泪水,凝望着大海。她告诉记者,她是青岛人,“我父亲去年9月海葬。他因为生了一场大病,才69岁就去世了。当时他坚持海葬,觉得这样既环保,又不给儿女增加负担。大海是辽阔的,四通八达的,我觉得父亲想去哪就能去哪。”

完成父母遗愿

20多年后重新选择海葬

张阿姨的父母去世已有20多年了,去年张阿姨参加了海葬,将她父母的骨灰撒向大海。“我的父母都很开明,他们还在世时说,如果去世了,希望能海葬。那时,我们对海葬不是很了解,就将父母安置在墓地了。”

去年,张阿姨因亲戚去世,接触到了各种生态安葬的模式,“当时去青岛市殡仪馆详细了解了如何海葬,知道登记就可免费办理,觉得这是能完成父母遗愿的好机会,就在去年给父母办理了海葬。”

“去年,儿子和我一起参加父母的海葬仪式,船鸣笛时,他查找到了海域的大体方位,发现距离八大关不远。之后,我总会到那边看海,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张阿姨说,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完成父母的遗愿,去年她给父母办理手续时,有不少外地人来咨询如何海葬。

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田安峰介绍,青岛从1991年10月31日开始海葬,经历了33年的发展,青岛的海葬模式和工作已领先全国。海葬的骨灰数量,也从1991年的几十具,到现在的每年2500具,截至今年2月底,共海葬1499批次29453名逝者;范围上除了与省内的济南、潍坊、淄博等城市开展长期海葬合作外,还与省外的西安和呼和浩特开展了官方合作海葬,也有一些其他城市的群众来自费参加海葬;服务模式上也有了变化,从之前的集中春秋两季大规模海葬到现在常态化、小规模的海葬。

“此外,从2018年底开始,青岛还推出了陆地生态葬,到今年3月中旬共有2250位逝者长眠于树木之下、花丛之内、草坪之中,回归自然。生态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一方面能够给我们的子孙留下更多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符合我们提倡的移风易俗。”田安峰说。

全省生态安葬试点启动仪式暨青岛市殡仪馆开放日活动举行

3月28日,山东省民政厅、青岛市民政局在青岛市殡仪馆共同举办“山海相依 情寄蓝天”全省生态安葬试点启动仪式暨青岛市殡仪馆开放日活动。

活动分为集体观摩、启动仪式、海上追思三个环节。启动仪式上公布了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100个试点项目名单,发布了青岛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清明节祭扫工作7项惠民便民措施,青岛市殡仪馆等8家试点单位做出争创优秀试点承诺。最后,112名海葬逝者家属在海葬纪念广场举办了追思仪式并出海追思。

近年来,青岛市借助沿海优势,聚焦绿色发展,“青蓝一体”统筹陆海资源,在市殡仪馆仅99亩的地块上,倾力打造服务主城区580万人口,集火化、殡仪、安葬、祭祀于一体的市级生态葬示范基地,努力解决好“逝有所葬、迁有所去”基本民生问题,更好满足广大群众“逝有所安”需求。

在全国率先开展海葬。推出“海之情”海葬服务品牌,为本地逝者免费提供海葬服务,完成海葬骨灰2.9万余具,配套建设海葬纪念广场2处,让蓝色大海成为安息家园。并积极推广陆地自然葬,建成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园区25个,开展以“绿色让生命更美丽”为主题的免费自然葬活动,2200余户家庭积极参与,让碧树芳草相伴逝者长眠。践行节地安葬理念。利用边界墙打造壁葬区,建设地上4处、地下1处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总面积1.7万平方米,格位20万个,满足未来20年基本殡葬需求。同时,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服务质效。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3/29 08:22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