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历史城区调查 | 拥历史而赴未来,让流量更有“留量”
不断放大节庆IP、建设多元包容街区、打造独特标签,提升历史城区辨识度,拓宽“留人”渠道
拥历史而赴未来,让流量更有“留量”
历史城区是青岛发展的原点,它历经百年沧桑,见证风起云涌,是这座城市的根和魂。和全国多数城市一样,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它一度沉寂、归于黯淡,又在焕新中火热归来。
甲辰龙年春节,上街里、大鲍岛“热辣滚烫”,新年伊始单日最高人流量便突破历史纪录。伴随着势不可挡的人潮,在业态迭代、建筑保护、文脉延续之上,“如何拉长节庆热”“怎么放大辐射带动效应”等又成为讨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热词”,这也透露出大家对历史城区“长红”的美好期待。
如何做好未来文章?被贴上“新潮”标签的历史城区,唯有不断调试,才能拥历史而赴未来。在采访调研中,心系老城发展的专家学者、看好老城的项目操盘手以及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等纷纷建言献策:不断放大节庆IP、提升显示度;打造多元包容街区,增加“留人”渠道;打造独特标签,避免“千城一面”等,都为历史城区明晰打法路数、扎实推进更新助力。
提升“曝光度”
在成都宽窄巷子采访时,首批入驻商户廖芸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宽窄巷子的转折性事件。“一铺难求”源于一场城市营销——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开幕,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在宽窄巷子举办“家宴”,欢迎来自全球的财富嘉宾,“最成都”的历史街区由此开始走向全球的舞台。“自此,街区流量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廖芸说。
又如,乌镇积极找寻新业态背后的城市动能,并在此基础上“造节”。如今,乌镇戏剧节已可比肩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和英国爱丁堡戏剧节等世界知名戏剧节,成为城市名片。每年戏剧节,大家会奔着剧目、主创者或者团队而去,再逛一逛古城。
除了“常态化办节”外,其他城市在加强历史城区“曝光度”上的探索和创新,也为青岛打开了思路。
这个春节假期,青岛历史城区的“开门红”超燃,日均接待游客量甚至远超去年夏天旺季日均最高量。如何拉长“节庆热”的长尾效应?在各运营方看来,节庆活动仍是打开流量阀门的密钥。就如这几天刷爆朋友圈的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让历史城区在今年第一个“旅游黄金周”落下帷幕后,不仅热度不减,反而又迎来一波客流高峰。
“今年,我们会将糖球会、新春民俗文化节、城市文化艺术节、首届海鲜啤酒节等‘流量明星项目’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研学、邮轮旅游文化活动策划,丰富街区体验性和参与性。”青岛环海湾集团历史城区招商运营部部长梁韶华介绍,除此之外,街区还将嫁接商户资源,体系化整合后面向大众推出。比如,天泰艺文中心艺文SOHO将设置长笛博物馆;亨得利将回归大鲍岛,设置钟表陈列馆,以此来丰富街区游逛动线。
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上街里创新推出“逛春天”“啤酒节”“赏秋天”“新春逛街里节”四大节庆,串起全年,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演艺项目200 余场次,以持续的文化活动输出,不断聚人气、引客流。今年还将举办街头体育等各类赛事,注入时尚活力元素。
欣喜的是,当流量涌入,基于历史城区物理载体之上的平台作用,也开始凸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历史城区已成为青岛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去年“五一”假期,莱西在广兴里举办“莱西有礼”美食节,店埠镇“三红”胡萝卜汁、马连庄甜瓜等特色食品以历史城区为平台对外推介;今年春节,上街里联合上合示范区在黄岛路17号平康五里举办“里”遇世界商品展销市集,上街里与世界共振。“在大鲍岛、广兴里等高流量IP的带动下,可以提升‘莱西有礼’的显示度。”青岛聚莱人才集团副总经理吕龙江道出在广兴里推介的初衷。他告诉记者,上次推介会吸引3000余人次试吃选购,现场销售额25万余元,市场的积极反馈促使他们决定在历史城区专门开设展厅,展出销售“莱西有礼”特色产品。
更加关注“人”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必须留屋、留人,尤其是留中青年人。留人就必须有产业,有工作机会,生活条件也要跟得上时代需求。”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认为,评价一个历史街区搞得好不好,有两条标准:一是保护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二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曾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时都始终强调,它一定要是活的、有人参与的。有社会介入的保护才是有价值的。”
春节期间,中山路区域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局面,酒店入驻率超80%,其中,种花小筑、梵花美墅等自持民宿酒店入驻率超95%,越来越多的人逛在老城,留在老城。“依托这些自持民宿酒店,我们今年还将推出‘繁昔’等特色民宿,培育六大主题居住场景。此外,加快商务酒店以及特色公寓产品开发,打造‘城之南·海之角’住宿品牌。”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去年10月发布的新一版《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创造宜居条件,吸引一定规模的工作和居住人口回流”被当作街区恢复人气的手段提及,在具体操作层面,就是要活化利用现状建筑,改造为人才公寓等功能住房,并在租房、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除此之外,关于“保留原住民”也被明确提出,对于观海山、观象山等尚未启动征收的历史文化街区,不再继续采用大规模迁出居民的模式,而是以“抽户”方式适当疏解人口。
“我们对历史城区所留恋的不仅仅是建筑、历史,还有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沉淀的文化基因,这种和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的真实生活、真切情感,才是历史城区的‘本真’。”青岛城市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邓夏认为,当在历史城区这个大容器中,创业者、原住民、年轻人、游客等交织,这个多元包容的街区才更加迷人。
正月初三,30多个历史城区原住民齐聚大鲍岛青岛小馆,参加一场名为“回娘家”的主题活动。“我原来住的院子在广兴里斜对面,现在是帝力氏酒窖。搬走后,几乎每周都来看看,真是越变越漂亮、越热闹了。”70多岁的李学娟是个“坐地户”,她激动地向记者讲述大鲍岛街区的往日繁华,令她记忆深刻的是物资交流会,售卖的帐篷从芝罘路搭到中山路,家具、衣帽、服装、鞋袜等生活用品物美价廉,老百姓几乎把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的购置都寄希望于此,来采购的市民把道儿挤得水泄不通;还有千禧年春节,从栈桥、中山路、四方路直至市市立医院,人山人海。
李学娟颇有画面感的故事描述,是一种珍贵的传递,是历史和当下的链接。在香港,“唐楼”建筑群在改造时,想搬走的居民,政府负责安置,留下的居民,政府负责改善生活条件。但留下有个条件,那就是“作为志愿者,向游客讲述这个街区的历史文化故事”。
共性复制+个性定制
宏大的设想需要落地才有价值。当我们把对历史城区的期盼具象为阶段性目标时,摆在眼下的首个问题便是:今年怎么干。
作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区和先行区,上街里、大鲍岛所在的中山路片区业态已日渐成熟。记者发现,作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实践者,新的一年,市南区、市北区的“动作”基本一致:在持续做好中山路片区业态导入的基础上,加大复制、推广中山路片区更新经验,把更新范围向中山路外围区域拓展延伸。
“大鲍岛业态入驻率达73%,去年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城市更新示范片区,可以说是获得阶段性成果。今年,我们将重点实施无棣路街区、信号山街区保护更新工作。”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规划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两个街区已完成前期规划和手续办理工作,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全面展开,力争年底呈现整体效果。
“为什么是这两个街区?”面对记者的疑问,该负责人解释,这是基于城市路网建设、地铁公交以及步行动线等综合考量后定下的,“历史城区的更新改造依中山路向外辐射延伸,无棣路街区、信号山街区位于小辐射圈内,先期打造可以实现各片区联动,形成集聚效应”。
与无棣路南北相通的苏州路街区,也被列入今年市南区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其中,苏州路街区将实施历史建筑修缮更新,并于后期引入策展、轻餐等商业空间。此外,市南区还将深入挖掘江苏路、大学路、八大关等区域建筑、庭院、街区史料,并将其纳入上街里大板块,与中山路街区的文化资源、载体空间联动,相互引流。
虽说是更新经验的复制和推广,但也只是底层逻辑和模式的借鉴,深究每个街区的业态定位,分别有其特色所在。
比如,“波螺油子”是青岛特有的道路风貌,为了和波螺油子艺术谷联动,做大做强波螺油子IP,无棣路街区将以“波螺油子·十二阶”为主题,结合街区山谷地势,打通内部台阶步行动线,把里院建筑与独具韵味的台地风貌有机结合,形成有院、有巷、有烟火的闲适生活体验目的地;信号山街区将以齐东路片区为重点,结合建筑特色打通30余个花园院落步行动线,打造贯穿登州路、辽北路、嫩江路的十字街坊,形成慢生活、慢闲逛、慢创想的开放型城市客厅。
备受关注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也将在今年对外开放。根据海大与市南区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来看,双方将在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包括共建“一多楼”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文史馆以“闻一多纪念馆”为主题,将展陈青岛人文名家和历史文化。届时,校区周边大学路、鱼山路、福山路的众多名人故居将和其串联,形成流量聚集地,成为青岛新时期文旅产业增量发展的重要砝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曹森)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